[db:作者] 发表于 2025-9-28 21:11

屏下镜头“独舞者”努比亚:为何众厂商围观却不跟进?

当“全面屏”成为旗舰手机的标配口号,消费者却发现所谓的“全面”依然被挖孔、刘海切割得支离破碎。努比亚默默扛起“真全面屏”大旗,连续五代旗舰机坚持屏下摄像头技术,成为安卓阵营唯一坚守者。而其他厂商的“跟进缺失”,背后暗藏一场技术、市场与成本的残酷博弈。

一、技术瓶颈:自拍与显示的“不可能三角”自拍画质妥协:屏下摄像头需光线穿透屏幕像素层,透光率不足直接导致成像模糊、雾化。即便努比亚Z60 Ultra升级至第五代技术,自拍效果仍被用户调侃为“千元机水准”。反观主流厂商,前置镜头已升级至4K视频级,差距悬殊。显示均匀性难题:为提升透光率,屏下区域需降低像素密度。OPPO曾指出,传统方案会导致屏幕出现“补丁感”,显示颗粒感与色准差异肉眼可见。努比亚以1.5K分辨率平衡显示效果,但距离2K仍有距离。安全认证门槛:华为即将量产的屏下3D结构光暴露更高技术壁垒——需解决红外光穿透、算法补偿、金融级安全冗余,连苹果也因安全顾虑推迟至2029年。



二、市场现实:小众需求难敌大众刚需用户行为倒逼厂商选择:短视频直播、视频会议爆发式增长,推动前置镜头成为“刚需工具”。努比亚用户调研显示,仅12%消费者愿为真全面屏牺牲自拍质量。主流厂商押注挖孔屏+算法优化,实为市场投票结果。成本与收益失衡:定制屏下摄像头模组成本比普通屏幕高30%,且需配套AI去衍射算法(如OPPO的“灵透算法”)。但体验提升感知有限,无法支撑溢价,小米MIX4因口碑滑坡迅速退场即是例证。

小米MX4前置屏下摄像头
三、努比亚的“孤勇逻辑”:差异化破局技术长板换短板:以屏下镜头打造“无孔美学”标签,辅以35mm人文主摄、6000mAh怪兽电池等差异化配置,瞄准极客与摄影小众群体。产业链试炼场:中兴系拥有屏幕研发能力(如维信诺),努比亚成为技术试验田。其屏下方案迭代经验,甚至为华为屏下3D结构光提供算法参考。品牌心智卡位:“唯一真全面屏旗舰”的标签,在高度同质化市场中撕开认知缺口。四、未来:屏下技术能否逆袭?短期看,屏下镜头仍难普及。但华为2026年量产屏下3D人脸识别,将倒逼透光材料与AI算法突破;折叠屏内屏的“去摄像头化”需求(如三星Z Fold系列),亦可能推动技术下放。努比亚的坚持,恰似提前埋下火种——待技术成熟,真全面屏终将反攻主流。
科技产业规律从未改变:
先驱者开拓荆棘路,后来者收割平坦途。努比亚的“孤独”,恰是中小品牌在巨头缝隙中生存的智慧——不做第一,就做唯一。
互动话题: 你愿意为“真全面屏”牺牲自拍画质吗?评论区说出你的选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屏下镜头“独舞者”努比亚:为何众厂商围观却不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