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超市的翻身仗,依靠胖东来模式打造新制度,王守成成最大赢家
全球招募的海报挂了半年,资本市场和零售圈都在猜,深陷困境的永辉超市到底要找个什么样的 CEO 来救场。直到上周五,答案终于揭晓 ——34 岁的王守诚接过了首席执行官的聘书,这个从管培生一路干上来的 “自己人”,成了这家老牌商超的新掌舵人。谁也没想到,这场声势浩大的全球招聘,最终会花落一位内部成长起来的 “90 后”。要知道,今年 3 月时任 CEO 张松峰落选时,永辉开出的招聘条件相当严苛:本科以上学历,MBA 优先,还得有 10 年以上零售行业高层管理经验,最好懂上市公司运作。
圈内一度猜测,会是有跨国商超背景的职业经理人,或是互联网零售领域的老将接下这个担子,毕竟永辉已经连着四年巨亏,今年上半年还在亏损泥潭里挣扎,谁都知道这不是个好干的差事。
但王守诚的胜出,细想之下又在情理之中。2017 年从北大研究生毕业的他,一脚踏进永辉就成了 “融才” 管培生,这可是永辉当年重点培养的核心人才储备力量。
九年时间里,他几乎把超市的关键岗位轮了个遍:从 CEO 身边的业务助理,到直接对接门店的集群运营合伙人,再到管着人事的省区人力资源总监,最后坐到上海省区总经理的位置,基层实操和区域管理的经验攒得实打实。
去年 10 月刚升副总裁,今年 5 月补位董事,步步稳扎稳打的履历,比外人更懂永辉的 “症结” 在哪。
“胖改” 样板间里的硬成绩
最让董事会动心的,恐怕还是他手上攥着的 “胖改” 成绩单。去年永辉喊出要学胖东来模式调改时,第一个挑大梁的就是王守诚,他牵头的调改小组要搭建整套运营标准体系。
今年 3 月公司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亲自当组长,王守诚是唯一的副组长,可见公司对他在改革中的信任。
他负责的上海市场更是成了 “胖改” 的样板间,从今年 1 月启动调改到 9 月初,奉贤金汇龙湖店一开业,上海就成了全国首个完成全域调改的城市。更关键的是,那些调改后稳定经营满 3 个月的门店,已经悄悄实现了盈利,这在持续亏损的永辉体系里,无疑是最亮眼的希望。
31 亿融资托举改革底气
要打翻身仗,光有模式和人选还不够,钱得跟上。王守诚早就在行业活动里透了底:2025 年是关键年,调改要推进,末尾店要关,待改造的门店要维持运营,每一项都得花钱。好在永辉已经拿出了方案,正推进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计划募集 31.14 亿元资金。
这笔钱的大头都要砸在门店上,24 亿元将投向门店升级改造,总共要拿下 216 家 “胖改” 店。9 月初的董事会已经通过了方案,接下来就等股东大会和监管层点头,这笔钱能不能顺利到账,直接关系到 “胖改” 的推进速度。
其实不只永辉,整个传统超市行业都在忙着自救。电商抢生意、消费习惯变了,老一套的经营模式早就不吃香了,从门店装修到商品组合,再到服务细节,不调改就是死路一条。
今年以来,步步高、华润万家这些同行都在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研显示,四分之三的超市都试了调改,其中七成五的门店销售额都涨了。
永辉的 “胖改” 算是动作比较大的,从去年 6 月郑州首家店重开到今年 6 月南京江宁万达店亮相,一百家店的改造只用了一年,按照规划,2026 年春节前要扩到三百家,这步子不算慢。
老牌商超的阵痛与硬仗
只是这条路并不好走,毕竟永辉曾经的辉煌太耀眼。1995 年福州那家 “古乐微利超市” 起家,张轩松兄弟靠着 “农改超” 的风口练出了生鲜王牌,把门店从福建开到全国,成了人人想学的 “中国零售之光”。
牛奶国际、腾讯、京东这些资本大佬都曾砸钱入股,2010 年上市后更是靠着资本力量疯狂扩张,门店越开越多,还搞起了供应链投资,攒出了庞大的 “永辉系”。可 2020 年营收刚破 900 亿元,拐点就来了,四年亏了超过 95 亿元,曾经的资本伙伴也只能割肉离场。
如今的永辉,还在 “边改边关” 的阵痛里。今年上半年改好了 93 家店,却不得不关掉 227 家常年亏损的店,营收跟着降了两成多,归母净利润亏了 2.41 亿元,扣非净利润更是巨亏 8.02 亿元。王守诚坐在 CEO 的位置上,手里攥着的不仅是聘书,更是这家老牌商超的生死牌。
接下来,31 亿融资能不能落地,216 家店的 “胖改” 能不能复制上海的盈利模式,怎么把单店的好转变成整体的扭亏,每一步都是硬仗。这场翻身仗,永辉等不起了。而最了解它的王守诚,或许就是那个能带着它闯过难关的 “自己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