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亿补贴狂轰滥炸!骑手日入过千,消费者薅秃平台真相
外卖史上最激昂24小时:2亿订单狂欢夜,即时零售的生死竞速7月5日,重庆渝中区的饿了么骑手肖雨凌晨4点就醒了。手机钉钉群里,“打仗”的消息已经刷了99+:“所有早班人员提前1小时到岗”“今日单量将突破历史峰值”。当她赶到站点时,平时空荡的骑手休息室挤满了人,站长正挨个检查电动车电池,“今天每块电池补贴50元,跑死也要把单子送完!”同一时刻,杭州西溪园区的淘宝作战室里,数据大屏上的订单数字正以每秒3位数的速度跳动,有人攥着咖啡杯手都在抖——这场被内部称为“闪电战”的冲锋,正将中国外卖行业推向前所未有的高潮。这一天,没有节日营销,没有季节限定,一个平平无奇的盛夏周六,淘宝闪购与美团在外卖战场正面相撞。当硝烟散去,双方合计日订单量突破2亿单,相当于全中国每7个人就下了一单。这场看似偶然的“单日狂欢”,实则是电商巨头与本地生活霸主的生死竞速,更是即时零售从“边缘补充”走向“万亿赛道”的历史转折点。
一、24小时闪电战:从“试探”到“总攻”的疯狂9:00,淘宝闪购的“双线突击”
早上9点,淘宝闪购的作战室里,零售业务线负责人王磊盯着屏幕突然拍了桌子:“非餐订单破3000万了!”他面前的Excel表格里,米面粮油、日用品、数码配件的订单量正以异常陡峭的曲线攀升——这远超团队预期。按照原计划,淘宝闪购当天的目标是“餐饮保7000万,零售冲3000万”,但此刻非餐订单的爆发,让这场战役的性质悄然改变。
“上午攻零售,下午抢餐饮”,这是淘宝闪购提前一周定下的战术。为了避开美团在餐饮领域的绝对优势,淘宝选择在非餐品类“无差别轰炸”:无起送门槛、免配送费、叠加15元现金券。重庆一家连锁超市的店长李芳在后台看到,平时日均200单的日用品专区,9点刚过就接到了800多单,“矿泉水、纸巾、洗衣液被抢空了,我们紧急从隔壁门店调货,骑手在门口排了30米长队。”
但美团的反击比预想中更快。10点刚过,李芳的手机就收到了美团业务员的消息:“把淘宝的起送价提到39元,我们给你补20%佣金。”两边业务员在门店后台“现场对峙”,一边要降低门槛冲量,一边要抬高门槛限流,“商家夹在中间像风箱里的老鼠,只能偷偷两边都接。”李芳苦笑。
16:00,美团的“饱和式防御”
下午4点,美团北京总部的作战室突然沸腾。数据显示,淘宝闪购的餐饮订单在午高峰时段暴涨,部分城市的奶茶品类甚至反超美团。“必须把单量抢回来!”美团外卖负责人薛冰当场拍板:原定分3天发放的10亿补贴,1小时内全量上线。
这场“仓促应战”瞬间点燃了消费者的热情。北京白领张萌打开美团App,首页弹出“满18减18”“奶茶0元购”的红包,她顺手点了3杯奶茶,实付0.5元。“朋友圈里全是晒单的,有人开玩笑说‘今天不薅羊毛就是亏’。”这种“全民狂欢”直接压垮了部分系统——下午6点,#美团崩了#冲上热搜,有商家反映“订单接了但看不到金额”,用户支付页面卡顿5分钟。美团紧急发公告:“订单量突破历史峰值触发限流,所有异常订单后续补偿。”
骑手成了这场战役的“最大赢家”。饿了么骑手肖雨发现,平时4.7元/单的配送费,当天涨到了10元/单,“跑满40单额外奖180元,我从早上6点跑到凌晨2点,到手2300元,顶平时3天的收入。”美团骑手王强更夸张,他所在的望京区域单量暴增3倍,“系统一直提示‘订单积压’,我骑着电动车在小区里迷路,最后是用户下来接的我。”
24:00,2亿订单的代价与狂欢
当零点的钟声敲响,数据定格:淘宝闪购日单量8000万,美团外卖突破1.2亿,加上京东的稳定贡献,中国外卖行业单日订单量首次突破2亿单。这个数字背后,是商家的“甜蜜的负担”——上海一家奶茶店店长陈雪说,当天接了3000单,比平时多5倍,“店员从早上8点做到凌晨3点,奶茶桶烧穿了2个,最后只能下架所有产品。”
更惊人的是资本的“燃烧速度”。据36氪报道,当天美团与淘宝的合计亏损超过10亿,相当于烧掉2024年美团外卖3天的净利润。“每单补贴12元,相当于平台倒贴钱让用户消费。”一位行业分析师直言,这场战役早已超越“单量竞争”,而是“用户心智的争夺战”——谁能让消费者养成“用电商App点外卖”的习惯,谁就能在未来的即时零售赛道占据先机。
二、从“外卖”到“闪购”:一场被名字改写的战争这场2亿订单的狂欢,起点其实是一个“名字的博弈”。2024年4月,淘宝上线“淘宝闪购”时,内部曾有过激烈争论:叫“外卖”还是“闪购”?最终,管理层拍板用“闪购”——“外卖的心智美团已经做了8年,但‘闪购’是个新战场,谁抢到算谁的。”
这个决定藏着阿里的战略野心。过去10年,美团用“外卖”定义了30分钟送达的餐饮服务,占据超60%的市场份额。但阿里要做的不是“第二个美团”,而是用“闪购”撕开一道口子:通过淘宝的10亿月活用户,将外卖从“餐饮刚需”拓展到“全品类即时零售”。
京东的“鲶鱼效应”
这场战争的导火索,其实是京东。2024年初,京东突然宣布“外卖业务日单量破2500万”,创始人刘强东直言:“我们亏的钱,比去抖音、腾讯买流量划算。”京东的逻辑很简单:用外卖的高频订单带动电商的低频消费,哪怕不赚钱,也要把用户留在自己的生态里。
京东的突袭让阿里坐不住了。2024年2月,阿里CEO吴泳铭在财报会上强调“近场电商与淘宝的融合”;4月,淘宝闪购紧急上线,比原计划提前2个月,连购物车功能都没来得及优化;5月,阿里宣布饿了么并入淘宝体系,蒋凡亲自挂帅——这意味着阿里将“所有子弹”都押在了即时零售上。
美团的“防御反击”
美团的反应堪称“教科书级”。面对淘宝的补贴狂潮,美团没有慌乱,而是精准拆解对手的战术:上午淘宝猛攻非餐,美团就加固商超、便利店的合作;中午淘宝转向餐饮,美团立刻在奶茶、快餐品类放出“0元购”;下午淘宝加大补贴力度,美团干脆启动“饱和式攻击”,让用户“不买都觉得亏”。
更关键的是美团的“精细化运营”。比如大额补贴只推送给“黑钻会员”,既保证效果又降低成本;骑手补贴按区域动态调整,拥堵区域单费最高涨3倍。这些操作背后,是美团8年积累的“地推铁军”和“算法壁垒”——正如一位美团员工所说:“我们能让每一分补贴都花在刀刃上。”
三、即时零售的未来:不止于“快”,而是“生活方式的革命”2亿订单的狂欢过后,行业开始冷静思考:这场烧钱大战的终点在哪里?即时零售的终极形态又是什么?
从“送商品”到“送服务”
淘宝闪购的野心,远不止于外卖。据36氪报道,阿里计划将“淘宝闪购”入口升级为“超级星期六”,每周六都搞大促,目标是“让用户养成周末用淘宝买日用品的习惯”。更激进的是,淘宝正在和服饰、化妆品品牌谈判,要在门店开辟“闪购专区”——未来,你在淘宝买的口红、衣服,可能30分钟就能送到家。
美团也在布局“全品类渗透”。2024年10月,美团闪购宣布“3年开10万家闪电仓”,主打“30分钟送达数码3C、家电”。一位美团高管透露:“我们要让用户想到‘买东西’,第一反应是打开美团,而不是京东或淘宝。”
从“补贴战”到“价值战”
烧钱不可能持续。京东已经开始“差异化竞争”:不追单量,而是补贴优质商家——“如果商家在京东卖一单比在美团卖两单还赚钱,哪怕单量少,黏性也会很强。”这种“精准补贴”可能成为未来的主流。
消费者也在变得理性。北京消费者张萌说:“刚开始觉得0元购很香,但现在看到补贴就烦,希望平台能把配送费降下来,而不是搞这些虚头巴脑的活动。”这意味着,平台最终要靠“效率”而非“补贴”留住用户——谁能把配送成本从现在的8元/单降到5元,谁就能在长跑中胜出。
从“巨头博弈”到“生态共赢”
这场战争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整个即时零售生态。2亿订单意味着:消费者习惯了“万物30分钟达”,商家学会了“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骑手有了更高的收入。正如一位饿了么骑手肖雨所说:“打仗士兵才值钱——平台竞争越激烈,我们的收入就越高。”
未来,即时零售可能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美团在餐饮领域的优势难以撼动,阿里在全品类和用户规模上有先天优势,京东则可能在“品质商家”中找到立足之地。正如行业人士所言:“餐饮是刚需,只能有一个赢家;但非餐是场景化需求,容得下多家共存。”
尾声:当外卖变成“基础设施”7月5日深夜,肖雨送完最后一单回到家,给自己点了一杯奶茶——用的是淘宝闪购的补贴券。手机里,骑手群还在刷屏:“下周六继续干!”而在美团的作战室,管理层已经在讨论“下一个峰值目标”。
这场2亿订单的狂欢,本质上是一场“基础设施的竞赛”。当外卖从“可选消费”变成“生活必需”,从“餐饮服务”拓展到“全品类零售”,它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送东西”,而是像水电一样的基础设施。
未来,我们可能会忘记7月5日这个普通的周六,但一定会记得:就是从这天起,“30分钟送达”变成了新的生活标准,即时零售的万亿赛道正式开启。而那些在这场战役中奔跑的骑手、熬夜的程序员、忙碌的商家,共同书写了中国商业史上最激昂的24小时。
正如王兴十年前所说:“O2O无宁日。”十年后,这句话依然适用——只是今天的“无宁日”,不再是恶性竞争,而是创新的狂欢。在这场关于效率、体验、生态的竞赛中,最终受益的,将是每一个期待“更好生活”的普通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