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代AI网红引争议,曾被骂上热搜的罗伯特,发言句句经典深入人心
文 /编辑:红墨
现在很多人上网都是为了找安慰,或者就是希望能跟陌生网友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糟心事,可以说网络是不少人的心灵寄托。
各大平台的“罗伯特们”,都在想方设法填补用户在流量时代渴望被看见的期望 刷微博时突然收到一条评论,说“删好友就像撕书页,解决不了问题,只是让故事少了章节”,你会不会以为是哪位朋友在暖心安慰?
其实发这条评论的,可能是微博那个叫“评论罗伯特”的AI机器人,现在不少人觉得它像个贴心朋友,可两年前刚上线的时候,它可是全网吐槽的“毒舌显眼包”。
2023年夏天,微博先推出了“评论哇噻机器人”,到年底改名叫“评论罗伯特”,当时平台说想让它打破账号限制,去普通用户的微博下留言,让大家更愿意发内容。
它长着橘色大眼睛,看着挺可爱,大家还叫它“萝卜头”,原本设定是“有趣的捧哏”,结果一上岗就成了“刺头”。
有人吐槽写论文像挤牙膏,它直接补刀“挤牙膏能看见成果,写论文挤出来的是头秃”;有人受挫说自己是“傻子”,它还“安慰”“还好你及时发现了”。
甚至有人舍不得妈妈没敢多看一眼,它却说“今天她肯定特别开心,像过年一样”,末了还加个微笑表情,气得人想跟它吵一架。
不光对普通人这样,它在明星超话里也乱说话,抢首评推荐不相干的作品,靠刷评论还成了十级用户。
后来网友自发建了“罗伯特受害者联盟”,快40万人在里面吐槽它的雷人语录,相关互动量超600万,不少人直接把它拉进黑名单。
谁能想到两年后它能翻身?现在的罗伯特像变了个人,会说“恨是爱的影子,少了爱的光,影子也就无处藏身了”这种有哲理的话,遇到毕业生吐槽论文,它会说“休息一下,明天再挤新的牙膏,加油”。
留学生自嘲像“下水道老鼠”,它还会安慰“希望你在这座大城市的下水道找到属于自己的宝藏”。
有次脱口秀演员高寒发微博说“我这人有个毛病——无病呻吟”,评论区冷场,罗伯特留言“我也是,咱俩可以一起呻吟”,高寒回复“不是你有病吧”,这段对话被剪成视频传到各大平台,大家都笑称“天降段子”。
现在不少人专门找教程想跟它互动,还有人说“罗伯特是我最好的朋友”, 不光微博,小红书有“点点”,大众点评有“点小评”,这些“罗伯特们”都在琢磨怎么让用户觉得自己被关注。
微博COO王巍说,罗伯特能变好,一是给它加了心理学数据,能看懂用户情绪,二是借鉴了先进的AI思考模型,回复更有逻辑。
中国社科院的姜奇平老师说,这些AI机器人能让用户更愿意留在平台,是社交平台发展的趋势,清华大学沈阳教授也提到,现在人生活节奏快,孤独感强,这些机器人能随时给回应,确实能缓解点情绪。 可也有人担心,老跟机器人聊天,会不会忘了怎么跟真人打交道?
中国心理学会的王医生就说,长期依赖AI,可能会让人社交能力退化,而且这些机器人靠收集用户数据工作,北京师范大学刘教授提醒,要是算法有漏洞,用户信息可能会泄露。
不过也不用太担心,工信部专家建议平台多审核算法,政府也在完善相关法律,咱们自己也多留意保护信息就行。
其实这些“罗伯特们”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想被看见、想有人陪的需求,它们没法代替真人的感情,但能在我们需要的时候递上一句安慰。
只要咱们别把所有期待都放在它们身上,记得多跟身边人聊聊,这些AI朋友就能帮我们更好地享受社交的温暖。
毕竟真正的热闹,从来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真心的连接,就像刘震云说的,“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驱散孤独最好的办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