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泄洪6500吨!丹江口水库“泄洪”不是“放水”,很多人搞错了!
丹江口水库开六孔泄洪,京津冀的“大水缸”还稳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句老话,用在水库身上再合适不过。最近,横跨鄂豫的“亚洲天池”——丹江口水库,就上演了一出“驭水”大戏。9月底,华西秋雨下个不停,汉江上游的水跟开了闸似的往里灌,最高时入库流量冲到了惊人的17300立方米每秒!而出库流量才1740立方米每秒,这好比一个水池,十根水管往里猛灌,却只有一根水管在出水,水库能不“憋”得慌吗?
于是,从9月25日开始,丹江口水库“开闸放水”了。一开始还比较“克制”,只开了两个孔,让水流缓缓而出。可上游的洪水不等人,到了27日,水库干脆“敞开怀抱”,六孔齐开,那场面,六条巨龙奔腾咆哮,水雾蒸腾,声震山谷,下泄流量一路飙升到6500立方米每秒。这可不是为了耍威风,而是实打实的“削峰腾库”,把上游汹涌的洪峰削掉一大块,给汉江中下游的兄弟姐妹们减轻负担。这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大哥,自己扛下最大的压力,护着一大家子周全。
这就要说说丹江口水库的“双面人生”了。它就像一个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一手“供水剑”,一手“防洪掌”,两套功夫互不干扰。给京津冀送水,靠的是陶岔渠首这个“专属水龙头”,它的取水口高程在140米左右,是个精打细算的“账房先生”,严格按照南水北调的调度指令放水,目标明确,就是保障北方那830亿立方米的宏伟供水计划。
而这次泄洪,用的是水库大坝上更高位置的泄洪深孔,那是“防洪掌”的发力点。你可以想象成,水库是个大浴缸,陶岔渠首是浴缸底部的小出水口,专门用来接水喝;而泄洪孔则是浴缸上方的溢流口,水快漫出来了,必须从这里赶紧排出去,不然整个浴室都得遭殃。一个负责“细水长流”,一个负责“紧急泄压”,各司其职,井水不犯河水。所以,六孔齐开放走的是“洪水”,而不是咱们喝的“南水”。
其实,丹江口水库能有今天这般“神功”,背后是几代人的巨大付出。这水库是分两期建成的,尤其是为了南水北调这盘大棋,二期工程加高大坝,更是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光是移民,就有两批,加起来超过70万人。第一批38.2万人,搬迁安置工作就持续了整整17年;第二批33万人,也是在2008年到2013年间,浩浩荡荡地完成了迁徙。他们背井离乡,用自己的家园,换来了北方干渴土地的甘霖。
如今,这个承载着无数人牺牲与希望的水库,责任重大。尤其是在汛期,安全这根弦绷得比谁都紧。就在泄洪前几天,工作人员还在对大坝的各个关键部位进行“体检”,什么左岸土石坝、右岸结合部,都查了个遍。现在更是24小时防汛值班,紧盯每一个数据,确保这位“亚洲天池”既能稳稳地送出清泉,又能安全地吞下洪峰。
说到底,丹江口水库的六孔泄洪,不是一场“浪费”,而是一次智慧的调度,一次责任的担当。它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既有“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豪迈,也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温柔。那奔腾而下的洪水,是水库对上游洪峰的敬畏与化解;而那北去的清流,则是它对亿万人民的承诺与馈赠。这一泄一供之间,守护的不仅是江河安澜,更是国计民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