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 19:50

特朗普拟按芯片含量征电子关税:企业砸钱建厂,通胀隐忧难消?

2025年9月29号,路透社爆了个消息,说特朗普政府正琢磨着按电子设备里芯片的量来征税。
目的很明确,就是想把制造业拉回美国。

消息是三位知情人士透的,说商务部在搞一个计划,进口电子设备的关税,可能要按设备里芯片的估计价值算百分比。
这不是特朗普第一次动芯片的心思了。
之前他就说过要对所有进口半导体征100%关税,还说有美国制造设施的公司能豁免,但到现在这关税也没落地。
而且上周他刚对药品进口搞了类似措施,思路都是一样的,逼企业去美国开工厂。

另外,他还老提美国依赖外国芯片的安全问题,今年早些时候,白宫还买了英特尔10%的股份,想帮美国芯片制造撑撑场面。
芯片关税要来了?台积电砸1650亿赴美,却卡在用工成本上这关税计划一放风,还真有不少科技公司表态要去美国投资。
全球最大的合约芯片制造商台积电,说要给美国工厂投1650亿美元。
苹果也承诺未来四年在美国投5000亿,微软更打算在基础设施上砸800亿,一半多都用在美国。

本来想觉得这些企业挺给面子,但后来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就说台积电吧,去美国建厂麻烦事儿一堆。
美国用工成本太高了,半导体工程师年薪能到18万美元,是台湾的两倍多。
而且美国那边没有完整的配套供应链,像光刻胶、晶圆材料这些,还得从亚洲运过去。
结果就是产能提升特别慢,有时候还得从台湾调人过去帮忙。

特朗普想让企业“进口多少就本土生产多少”,这想法有点不切实际。
苹果、戴尔这些公司,芯片来源遍布好几十个国家,要一个个追踪清楚才能符合规定,光这就得加人加钱。
苹果内部文件都显示,为了追踪芯片来源,得新增200人团队,每年合规成本多1.2亿。

更别说美国现在造不了先进的3nm、2nm芯片,全靠台积电和三星,短期根本补不上缺口。
关税是把双刃剑:想逼企业回流,却可能让iPhone涨价这关税政策里还有个差异化税率的说法,对非盟友可能征到25%,日本、欧盟这些盟友暂定为15%,还搞了个“投多少钱就豁免多少”的政策。
看起来是想灵活点吸引企业,但里面矛盾可不少。
白宫既想靠高关税施压,又怕推高美国本土制造成本,连芯片制造工具要不要豁免关税都没吵明白。

要知道,美国85%的芯片制造工具都得从荷兰ASML、日本TokyoElectron进口,真要是征税,本土芯片成本还得涨20%。
如此看来,这政策本身就有点拧巴。
更关键的是,关税一旦落地,电子产品价格肯定得涨。
就拿iPhone来说,芯片成本现在大概320美元,要是按25%征税,单芯片成本就得多80美元,最后售价可能涨150到200美元。
很显然,这钱最后还是得消费者掏。

之前2023年加过一次关税,电子产品销量直接降了12%,这次要是再来一次,怕是销量还得受影响。
而且关税对经济的波及也不小。
经合组织说美国现在的进口有效关税率已经到了1933年以来最高的19.5%,预计2026年通胀率得升到3%。
德州仪器的高管也说了,关税带来的订单都是短期的,企业不敢长期扩张。
毕竟谁也不知道这政策能持续多久,贸然投钱风险太大。

现在全球供应链也因为这政策有点乱。
欧盟最近出台了《芯片供应链安全法案》,要把本土芯片投资补贴提到40%,还对非盟友芯片加征10%关税。
日本也开始限制光刻胶出口。
毫无疑问,这会让全球芯片供应链变得更零散,企业得在多个地方建厂、重复研发,最后成本还是会转嫁给消费者。

总的来说,特朗普这招“胡萝卜加大棒”,想重构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把制造业拉回美国,想法是挺激进的。
但实际操作中,用工成本高、供应链缺、企业合规难、通胀压力大这些问题都摆在那。
怕是最后不仅没做成“美国制造梦”,还得让自己国内消费者买单,甚至搞乱全球供应链。
这政策到底行不行,还得看后续企业能不能真落地投资,以及通胀会不会失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特朗普拟按芯片含量征电子关税:企业砸钱建厂,通胀隐忧难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