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3 11:13

美国反常操作!才说保长债规模,转身就加发短债,原因和关税有关

文 | 金锐点
编辑 | 金锐点
最近美国财政部的一系列动作,让人摸不着头脑,7月的时候,他们还明确说至少未来几个季度里,会维持票据和债券的拍卖规模不变。
可没想到才过了几个月,就连续两周扩大短期国债的发行规模,甚至还创下了纪录,一边承诺保住长期债的发行规模,一边又忙着加发短期债。
这种反常操作背后,到底是单纯为了应急补现金流,还是在为11月的再融资计划做调整?而这事儿又怎么会和关税扯上关系呢?
咱们先看看美国财政部最近具体做了什么,周二的时候,官方明确说未来几天会发行4周、8周和17周期的国债,规模刷新了纪录,这已经是连续第二周增加发行体量了。

按照计划,到了周四还会公布13周、26周和6周期国债的发行规模,常关注国债市场的朋友应该清楚,短期国债的特点是发行周期短、回笼资金快。
一般是用来快速补充短期现金流缺口的,避免因为突发支出或者潜在的退款压力,导致财政周转不过来。
但这次加发的幅度可不一般,远超平时补充现金流的正常需求,这也让市场开始琢磨琢磨这背后的门道。
要想弄明白这份反常,得先回头看看7月财政部给出的政策方向,当时在季度再融资公告里,他们不仅明确了要维持票据和债券的拍卖规模,还透露出靠短期债缓解赤字的思路。

那时候,华尔街的策略师们做预测,基本都是围绕短期债规模平稳、长期债不动来的。
可现在呢,连续两周加码短期债,规模还破了纪录,这种调整的速度和力度,一下子就打破了之前的市场预期。
尤其是WrightsonICAP的高级经济学家LouCrandall,他在周三的分析里提到,当前财政部第四季度筹集到的新现金,比早先预估的借款金额多了不少。
这种超额筹资的情况,让市场不得不猜,这会不会是在为11月的再融资计划铺路,打算到时候削减长期债券的发行规模?
不过,道明证券的利率策略主管GennadiyGoldberg提出了另一种解读,这种解读更贴近当下的现实压力。

他觉得,当前加发短期债的核心原因,可能和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面临的法律问题直接相关。
根据StifelNicolaus&Co.的数据,截至9月底,美国政府通过加征关税收取的资金大概有2150亿美元,但现在这部分关税正面临法律挑战,最高法院已经同意复审这个案子了。
一旦最高法院的裁决对政府不利,美国财政部就得向相关企业退还这笔巨额关税,这意味着短期内可能会有大规模资金流出。
而加发短期国债,其实就是为了提前补充现金流,避免因为退款压力,让市场担心财政策略会突然大变。

Goldberg的这个观点,在市场上也得到了一部分认可,毕竟用短期债补现金流,比突然调整长期债的发行策略要稳妥,能最大程度减少对债市的冲击。
这两种猜测的背后,其实还藏着美国财政政策的潜在空间,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一直很看重长期利率对美国经济和购房成本的影响。
他之前还提到过前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曾通过压低长期债券发行量,想在大选前保持较低的借贷成本,同时也引用了美联储的第三项职责。
也就是要追求适度的长期利率,言下之意是当前政策会更注重长期利率的稳定。而近期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刚好给长期债政策调整留了个窗口。

随着劳动力市场情况变化,市场对美联储再次降息的预期慢慢升温,现在美国所有期限的债券收益率都跌到了年内低点,长期债务的发行压力也明显小了不少。
这也让11月削减长期债的猜测多了几分合理性,毕竟现在调整长期债规模,对市场利率的冲击,会比收益率处于高位时小很多。
当然,市场上也有不少质疑的声音,有观察人士指出,就算现在有收益率走低的窗口,要是11月真的削减长期债发行,还是和7月维持拍卖规模的指导方针有点矛盾。
尤其是美国政府未来的借贷需求会持续上升,这时候削减长期债,说不定会导致后续的融资成本增加。

这种担忧也不是没道理,毕竟长期债券是政府筹集长期稳定资金的重要工具,要是频繁调整发行策略,容易影响市场对美国国债的信心。
针对怎么缓解财政压力,DWSAmericas的固定收益主管GeorgeCatrambone也提出了不同的方向。
他认为,增加长期回购操作、推动稳定币普及,再加上放松补充杠杆率这类监管政策,能从侧面缓解美国的财政压力,减少对调整国债发行策略的依赖。

不过这个建议更偏向长期解决方案,短期内还很难替代短期国债对现金流的补充作用。
说到底,不管美国财政部这次加发短期债,是为了应对关税退款的现金流缺口,还是为11月削减长期债做准备。
这一系列操作已经实实在在影响了市场预期,华尔街的策略师们不得不重新评估未来债券的拍卖规模。
而贝森特对长期利率的重视,再加上美联储适度长期利率的职责,也会持续影响债市的供需判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国反常操作!才说保长债规模,转身就加发短债,原因和关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