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市民探秘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所
10月12日,广东省科学院大院内,50组亲子家庭的惊叹声与机器人运作的轻微嗡鸣交织,由广州市南沙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承办的“智启未来,光彩世界”南沙科普游活动在这里热闹开展。本次活动带领了9-12岁亲子家庭超百人走进国家级科研平台,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智能科技魅力,点亮科学探索梦想。趣味课堂:播下科学启蒙的种子
活动上,多位由博士、副高组成的研学导师带领孩子们开启当天的科普之旅。趣味破冰环节由心理学与教育学专家巫晓霞博士主导,在轻松的互动中悄然消除孩子们对“科研”的距离感,让大家意识到科技并非书本上的抽象公式,而是可讨论、可探索的生活伙伴。
紧随其后的PBL专题讲座上,则由李志梅高级工程师围绕编程思维、工程思维、项目思维三大核心内容结合智能科技发展案例,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物理、人文历史等基础学科的学习热情。现场,孩子们以小组协作形式深入思考,在研学导师的引导下学会用科学思维分析生活中的问题,科学素养在互动交流中得到提升。
探秘国家级科研平台:认识“中国智造”的前沿科技
作为活动的“认知突破环节”,亲子家庭分别走进智能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人工智能与数字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在千余平米的实验空间内,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技术、激光增材制造技术、数字制造技术以及装备可靠性技术等前沿技术及创新成果让人目不暇接。
人工智能与数字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作为广东省智能制造领域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展示了多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技术,让亲子家庭深刻领略“中国智造”的实力。现场十多款人工智能科普展品可供操控互动,孩子们亲手体验5G智能工厂模拟系统、人体行为安全检测技术,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科技乐趣,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油然而生。
工业声学AI、高光谱AI、智能柔性操作、数字化制造等“黑科技”不再是新闻中的名词,而是可触摸、可互动的“活教具”。省科学院智能制造所科教中心负责人张婉文带领大家近距离认识这些前沿科技,并用生活化案例讲解科技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声学智能检测分类罐装饮料,到光学智能检测筛选完美草莓,再到人因工程技术在养老院为长者提供前置式行为保护,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人工智能对生活的改变和带来的美好生活。
动手实践:让科学精神扎根探索过程
“光彩世界”动手实践环节中,在研学导师和科普大使的指导下,孩子们借助人工智能图形化编程Microbit套件与手工材料,将上午刚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亲手搭建属于自己的“光彩世界”实验作品。过程中,部分小组因编程逻辑错误导致LED灯不亮,却通过对照笔记排查问题坚持尝试;有的小组为作品美观争论后,达成“功能优先、创意为辅”的共识……孩子们在试错中求真,在团队协作中解决问题,动手能力与创造思维得到充分锻炼。
有趣的科研活动不仅让大家刷新了对前沿科技的认知,更快速建立了对科学的“亲近感”,其中一名参与的学生梁铭乐就表示,最感兴趣的是数字化制造技术,“因为它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而学生钟思越则对3D技术充满好奇:“老师说现在的3D技术已经能打印飞机,既然飞机都能打印出来,肯定也能造出很多普通材料做不了的东西!”孩子们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科学的向往与好奇。
多元优势显特色,科普研学助成长
据介绍,省科学院智能制造所自2014年建设科普教育基地以来,始终秉持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协同发展、两翼齐飞的理念,积极推进研究所的科技资源科普化,发挥科技工作者力量,努力创建有特色、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科普研学品牌,依托真实的科研场景、理论学习、实践操作、思维引导,将科学家精神渗透到科普研学活动每一个环节。
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单位,南沙区科协始终将“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作为核心职责。此次联动省科学院智能制造所打造“智启未来,光彩世界”南沙科普游系列活动,正是南沙区科协整合市内优质科研资源、创新科普服务形式的生动实践,不仅为亲子家庭提供了探秘科技前沿的机会,更搭建起青少年与智能科技对话的桥梁。
供稿: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