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窃取文件泄露重大机密:印度舰载机雷达每隔20小时坏一次!
虽然是俄罗斯的机密被泄露,但倒让大家看到了印度海军的趣事。最近,叫“黑镜”的黑客团队公布了一批从俄罗斯国防企业集团Rostec盗取的内部档案,这些资料详细揭示了印度海军米格-29KKUB舰载机所装备的“甲虫-ME”雷达系统存在的重大质量问题。文件标题很直白,就是《关于印度海军米格-29KKUB战机甲虫-ME雷达可靠性和性能的报告》。内容看得人直摇头——这套雷达的故障率远比想象的高,几乎每飞20小时就得出一次毛病。
泄露的文件显示,从2016年到2018年,印度海军的米格-29K战机雷达故障频繁出现。2016年初的情况尤为严重: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只有97小时,而平均无缺陷工作时间(MTBD)也低到只有20小时。到2017年中,状况不仅没有改善,MTBF反而又跌到60小时。印度海军多次给俄罗斯米格公司和国防出口机构发备忘,直言“雷达运行情况令人不满意”,还要求全部雷达系统返回工厂维修。2018年,印度方面在3月、6月和7月连续发出三封正式控诉信,反复抱怨雷达设备频繁出故障和维修延误的问题。
你瞧瞧这个雷达,都有多古董啦!
你得知道,这起事儿的严重程度,得先搞清楚“甲虫-ME”雷达在舰载机上的作用。这套雷达是米格-29K战斗机的“眼睛”,负责搜寻、追踪空中目标以及识别地面打击目标之类的核心工作。没有了它,这架战斗机就像瞎了一样,根本无法完成作战任务。印度海军之前花了22.9亿美元买了45架米格-29KKUB舰载机,专门为了配合“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用的。要是雷达系统老出问题,那这些大手笔买来的战机战斗力可就大打折扣啦。
回到2004年,印度和俄罗斯米格公司签合同买飞机的时候,两边就把雷达系统的技术指标谈得很清楚:平均无故障飞行时间得不少于150小时,平均无缺陷时间得至少120小时。这些数字可不是随随便便定的,而是保证舰载机正常执行任务的基本底线。一支航母上的战斗机队要是经常因为雷达出问题停飞修理,那就不可能起到应有的战斗力作用,还会严重打击整个航母编队的作战效率。依照常理,150小时的MTBF,也就是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意味着战机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能保持比较高的出勤率,这也基本符合国际军火市场上类似装备的标准。
▲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
在印度这个地方,不管参数还是指标,从来都像个玩笑似的。合同上写的150小时的MTBF,实际上最多也就20到97小时;而那120小时的MTBD,最低的时候竟然只有20小时。这就意味着舰载机雷达的可靠性还不到合同要求的三分之一,简直就是说,飞几次就得修,而在航母上搞维修难度更大,麻烦得很。
更让人震惊的是,泄露的资料还披露了个不敢公开的小秘密:一部分飞行时间其实是靠模拟雷达模块来完成的,那些“假数据”被故意算进可靠性统计里,试图给大家看上去还挺靠谱。文件还直截了当地说:“实际指标根本无法反映‘甲虫-ME’雷达的真实可靠水平。”也就是说,之前说的20小时无故障时间,看起来似乎还算差,但实际上有水分,不太靠谱。
▲米格-29K其实是在苏联时代就已经制造出来的,靠印度的投入和资金才算是勉强把它重新搞活了。
面对印度海军不断提出的担忧,俄罗斯也做出了一些应对措施。雷达的设计厂家,俄罗斯相位雷达研究所(NIIR Phazotron),在隶属于Rostec的另一家子公司KRET的管理下,进行过几次设计上的调整和模块替换,试图把雷达性能提升到合同要求的标准。印度方面曾对三台升级完毕的雷达做了有限的测试,结果还算满意,但这并没有真正解决整个机队的可靠性难题。更重要的是,泄露的文件显示,剩余雷达的升级修理费用到底由谁来买单,还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俄罗斯厂家是想挣钱,这次帮你升级,得你出钱;而印度觉得,既然是他们的飞机出问题,费用就应该由俄罗斯来掏。
去了印度,少不了的事情还得提到坠机嘛。
到2019年5月,印度海军把“甲虫-ME”雷达从原有的制造商认证名单上给删了,实际就是宣布它不再被认可为米格-29KKUB战机用的官方配件。不过,这效果也挺无奈的,你把认证撤了,那雷达不是依旧装在飞机上嘛,再说也没啥替代品,似乎也没啥用处。
印度海军在一份报告里直截了当地说,米格-29KKUB出问题老多,稼动率也低得令人发指,已经不打算让它再在下一代国产航母上继续干了。再加上今年4月签订的22架阵风M订单,实际上也暗示了:几年后印度航母可能要改用法国的飞机。不过,这份订单只能供一艘航母用,也就是说,要么硬着头皮用着,要么还得留着一艘航母继续搭载米格-29K。
不过这一番折腾,印度海军还是一直靠进口舰载机过日子,俄罗斯飞机不中用、售后服务又差,法国飞机到底有没有那么靠谱?毕竟印度空军那阵风战斗机也才被巴基斯坦打下了4架。只能说不上自主研发,总是依靠买来的飞机来撑场面,结果只会变成一个接一个的笑话罢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