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3 23:35

黑龙江两男子在邻居家食用酸汤子后一死一伤,警方已介入调查


2025年10月12日晚,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某村的一顿晚餐,让玉米收割季的忙碌喜悦瞬间蒙上阴影。
村民张先生和亲戚刘先生帮邻居干完农活后留下吃饭,餐桌上的酸汤子成了两人的“夺命餐”——饭后不久两人就出现不适,30多公里的送医路成了张先生的生命终点,刘先生至今仍在ICU抢救,而同桌六七人因未吃这道菜安然无恙。

这不是酸汤子第一次引发悲剧。
2020年10月,黑龙江鸡西市一个家庭聚餐,9名食用酸汤子的长辈全部中毒身亡,最终查出是食材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了高浓度米酵菌酸。
两起事件如出一辙,都指向了这种传统发酵美食背后的致命隐患。
酸汤子是东北特色酵米面食品,由玉米碴子发酵制成,酸味香气独特,但发酵过程恰好给椰毒假单胞菌提供了滋生温床。
从这次事件推测,中毒的根源大概率出在三个环节。
食材和保存上,可能是制作酸汤子的玉米碴子不新鲜,或者浸泡时间超过了安全的24小时,再加上存放时温度湿度没控制好,细菌就趁机繁殖了。
制作过程中,家庭发酵没有无菌条件,容器没洗干净、原料混进杂质都可能带菌,要是发酵时间太长或温度不合适,毒素会攒得更多。
最关键的是,米酵菌酸这东西太“顽固”,开水煮、高压锅蒸都破坏不了它,而且闻着尝着跟正常酸汤子没区别,根本没法分辨。
更可怕的是米酵菌酸的毒性。
国家卫健委早就提醒,这东西没有特效药,病死率能超过40%,会严重损害肝、肾、心、脑等器官。
张先生送医途中就失去生命体征,很可能是毒素引发了急性器官衰竭,加上村庄离医院远,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
刘先生虽然保住了命,但后续治疗难度依然很大。
看完这事儿我真是又痛心又着急。
5年前鸡西的9人死亡事件已经给所有人敲了警钟,国家卫健委都明确说不建议做酵米面类食品了,怎么还会有人掉以轻心?说白了,还是大家对这毒素的危险性认识不够。
很多人觉得“煮熟了就安全”,压根不知道这毒素不怕高温;还有人觉得“以前吃了没事”,忽略了每次制作的食材、环境都可能有变化。
在我看来,避免悲剧其实不难,关键得记住几句大白话。
第一,能不吃就不吃,酸汤子再好吃也不如命金贵,实在想吃也得自己盯着全程做,别吃存放过的。
第二,制作时别图省事,食材要新鲜,浸泡别超24小时,容器洗干净,发酵时控制好温度和时间,千万别久放。
第三,一旦吃了不舒服,哪怕只是有点恶心,赶紧去医院,并且直接告诉医生可能吃了酸汤子,别耽误诊断。
现在警方还在调查,但不管结果细节如何,核心肯定是米酵菌酸在作祟。
希望这起事件能再给大家提个醒,别让传统美食变成“索命符”。
村里可以多贴点宣传海报,医生也可以在接诊时多念叨几句,把这些安全常识真正送到老百姓心里。
食品安全从来不是小事,一顿饭、一口菜都可能关乎生死。
传统美食的味道要记住,但更要记住藏在味道里的风险。
别让“好吃”变成“后悔”,这才是对自己和家人最负责的态度。
大家对这件事情有什么想说的?
免责声明:信息和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修改或删除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黑龙江两男子在邻居家食用酸汤子后一死一伤,警方已介入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