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岁特朗普心脏仅65岁?心脏年龄真相,你也能护心
前阵子特朗普那体检报告一出来,我刷手机刷到的时候都愣了,79岁的人,心脏年龄居然只有65岁?这事儿当时在网上吵得还挺凶,有人说“这怕不是医院为了讨好他编的噱头吧”,也有人扒着屏幕问“那我自己的心脏到底多大岁数了?会不会比我实际年龄还老?”
其实我一开始也有点怀疑,毕竟“心脏还能有单独年龄”这说法,听着就像保健品广告里的词。
本来想随便划走算了,后来发现好多医生都在聊这事儿,我才认真琢磨起来,原来这东西还真不是瞎编的,背后有挺多讲究。
别光羡慕特朗普的“年轻心脏”,先搞懂这东西咋来的“心脏年龄”这玩意儿,不是咱们想的“医生摸下胸口就知道”,是把你血压、血脂、血糖这些指标,还有抽不抽烟、胖不胖这些事儿,都搁到一个专门的模型里算出来的。
就像咱们算外卖满减似的,得把各种优惠条件都凑上,才能算出最终付多少钱。
我之前还特意查了下这个模型靠不靠谱,怕它是那种“三无算法”。
结果发现它是从“弗雷明翰心脏研究”来的,这研究从1948年就开始做了,快80年了,全球一百多个国家都用它的结果。
这么看下来,科学性还是够的,不是随便瞎算的。
为啥要搞“心脏年龄”这么个说法呢?说实话,主要是为了让咱们普通人能看懂。
你想啊,医生跟你说“你血压140/90mmHg”,可能你听完就忘了;但要是说“你心脏比实际年龄老7岁”,是不是一下子就有危机感了?就像老师跟你说“你这次考了60分”,不如说“你这成绩在班里排倒数第十”,更能让人重视。
而且影响心脏年龄的事儿,全是咱们平时能改的。
我身边有俩发小,都是35岁。
一个天天熬夜打游戏,顿顿喝含糖饮料,体检的时候医生说他心脏快50岁了;另一个每周跑三次步,吃饭也清淡,心脏年龄才32岁。
这对比搁谁看了不咋舌?真不是我夸张,你平时怎么对心脏,它就怎么“回报”你。
别觉得“心脏老”跟自己无关,年轻人更得警惕之前我一直以为,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会有“心脏超龄”的问题,后来才发现我错得离谱。
全世界好多人的心脏都在“偷偷变老”,而且年轻人的问题可能更隐蔽。
美国那边有个统计,成年人的心脏平均比实际年龄大7岁,男的还比女的老得快点儿,能差到8岁。
咱们中国更得注意,之前有个研究查了四十多万人,一半多的人心脏都超龄5岁以上。
尤其是华北、东北那边,可能因为冬天冷不爱出门运动,平时吃的也偏咸,超龄的人比华南地区还多。
最让我意外的是新西兰的一个数据,他们查了37万人发现,年轻人虽然短期看没什么大毛病,但心脏年龄跟实际差得更大。
这就像你手机看着还有20%的电,其实后台程序早把电耗得差不多了,一用就关机。
现在年轻人压力大,天天久坐上班,还爱喝奶茶、吃炸鸡,这些习惯都在悄悄“催老”心脏,只是咱们没察觉而已。
我有个同事,28岁,之前总说“我年轻,身体扛造”,结果去年体检说他心脏比实际老6岁。
他当时还不当回事,直到有次加班突然心慌,才开始改习惯,现在每天下班走半小时回家,奶茶也换成了无糖的。
前段时间复查,心脏年龄居然降了2岁。
你看,只要肯改,心脏也能“变年轻”。
回到特朗普那事儿,其实他这65岁的心脏,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我查了下,他虽然平时爱吃牛排、汉堡这些高脂肪的东西,但每天早上都跑半小时,还经常打高尔夫,也不抽烟。
这些习惯他坚持了好多年,不是体检前突击运动、节食弄出来的。
咱们普通人真没必要跟他比这个数字,说实话,就算你心脏年龄比实际小10岁,要是天天瞎造,早晚也得出问题。
关键是抓那些能改的习惯:比如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我之前总熬夜赶稿子,后来发现睡够了不仅精神好,胸口也不闷了。
吃的方面,每天多吃点蔬菜、水果,少碰油炸的,我现在点外卖都备注“少盐少糖”,虽然偶尔也想吃炸鸡,但忍忍也就过去了;还有就是别总坐着,哪怕每天多走10分钟,也比一直瘫在椅子上强。
其实说到底,心脏年龄就是个“健康闹钟”,它不是要吓咱们,是提醒咱们“该对自己好点了”。
特朗普的案例就是想告诉咱们,好的生活方式真的能让心脏“变年轻”。
咱们不用追求“79岁心脏65岁”这么夸张的效果,只要每天比昨天多注意一点,比如今天少喝一瓶甜饮料,明天多走会儿路,时间长了,心脏肯定能越来越健康。
健康这事儿,从来都不是“突击一下”就能搞定的,得慢慢养。
你说,要是能让自己的心脏一直“年轻”下去,少遭点罪,这不比啥都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