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4 16:54

朝鲜新武器亮相!对标美制海马斯,军队战争潜力再上升

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10月10日朝鲜劳动党建党80周年大阅兵上,一款新型箱式火箭炮一亮相就引起不少人关注,车头像美制“海马斯”,发射模块却学了中国SR-5的双模块设计,还能混搭火箭弹与战术导弹。
这款被戏称“海马斯与SR-5混血”的装备,真能比肩中国顶尖的PCH-191远火?它的出现又会给东北亚局势带来什么影响?
从公开画面能清晰看出这款火箭炮的“混搭基因”,和“海马斯”、SR-5一样采用6×6卡车底盘,但车头特意参照“海马斯”的装甲防护造型进行了修型,显然是为了提升战场生存性。

更关键的是后部发射机构,比“海马斯”的单模块设计宽大不少,能轻松搭载两个发射模块,这正是中国SR-5的标志性设计,也让它的单车火力直接超越了“海马斯”。
弹药配置上,这款火箭炮的“野心”藏都藏不住,方队直接展示了三款弹药模块:122毫米火箭弹、240毫米火箭弹和战术弹道导弹,完美契合现代战争“防区外多平台打击”的核心逻辑。
122毫米模块采用5×6的30管设计,两个模块就是60管火力,要知道苏联“冰雹”和中国81式都是40管,就连SR-5的122毫米双模块也才40管,这种密集配置显然是为了实现高强度火力压制。
作为朝鲜的特色口径,240毫米火箭弹的性能更值得关注。

普通弹射程45公里,2024年推出的增程型达到67公里,虽然比“海马斯”的M31火箭弹少3公里,但战斗部威力更大。
更亮眼的是其制导版本,通过民用GPS与俄罗斯“格洛纳斯”双模修正,打击精度能控制在5米以内,这种“点穴式”能力让火箭炮从面杀伤武器升级为精确打击节点。
最具威慑力的当属战术弹道导弹模块,搭载的正是已列装的“火星-11丁”导弹。

这款导弹2024年试射射程达234公里,实际最大射程预计250公里,在38线附近部署就能覆盖韩国一半以上国土。
此前它的专用发射车能载4枚,如今适配新型火箭炮后,战术灵活性又上了一个台阶。
拿它和中美同类装备对比,差距与优势同样明显,单车火力上,60管122毫米火箭弹的配置碾压“海马斯”的单模块,但弹种丰富度远不及中国SR-5。
SR-5不仅有122毫米、220毫米、300毫米多口径火箭弹,还集成了巡飞弹、C705反舰导弹和“神龙-300”战术导弹,能实现“一车打海陆空”,这种体系化能力正是朝鲜装备目前缺失的。

更关键的是后勤与信息化水平,SR-5和“海马斯”的发射架都自带吊车功能,能自行完成模块更换,而朝鲜这款火箭炮从外观看并无此设计,意味着弹药补给依赖专门装填车,实战中会拖慢反应速度。
火控系统与数字化指挥系统的差距更悬殊,现代火箭炮早已不是单独作战单元,需要预警机、无人机、卫星构成的网络支撑,这正是中美装备的核心优势所在。
对中国而言,这款火箭炮的亮相既是“技术参照”也是“局势信号”。


它采用的双模块设计、多弹种共架等理念,与中国外贸装备的设计思路不谋而合,侧面印证了中国模块化火箭炮技术的引领性。
从地区安全角度看,其250公里的射程虽不直接影响中国,但能制衡半岛地区的火力失衡,而朝鲜在制导技术上的突破,也提醒中国在民用卫星信号管控与反制领域需持续发力。
客观来说,这款火箭炮离中国PCH-191还有明显差距,PCH-191的370毫米火箭弹射程超300公里,还能兼容750毫米战术导弹,且依托中国自主卫星导航与指挥体系,综合性能稳居世界顶尖。

但对朝鲜而言,这款装备实现了“跨越式突破”,用有限技术整合出了符合自身需求的威慑武器。
说到底,朝鲜这款火箭炮是“需求导向”的成功产物,不求全面超越,但精准命中自身短板。
它的亮相不仅让东北亚的火力格局发生微妙变化,也再次证明,模块化、精确化、多弹种融合已是火箭炮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中国在该领域的技术储备与体系建设,始终保持着领跑优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朝鲜新武器亮相!对标美制海马斯,军队战争潜力再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