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老兵时隔47年发现有个越南女儿,2019年团聚,称会弥补遗憾
说起越南战争那段历史,很多美国老兵回国后都带着各种回忆,有些是战场上的创伤,有些则是个人生活里的意外。萨尔瓦多·马丁内斯就是其中一个,他从1969年到1972年在越南服役,当时作为陆军中士,主要在岘港地区负责仓库警卫和后勤保障。那时候岘港是美军的重要基地,存放着弹药和补给,他的工作包括巡逻和防范袭击。战争后期,美国开始撤军,他1972年夏天返回新墨西哥州卡尔斯巴德市,之后过上普通日子,从事建筑业,结婚生子,有两个孩子,从没想过自己在越南留下了血脉。
他的女儿金·阮1972年在岘港出生,母亲邦·洛独自抚养她,靠当地工作维持生计。金·阮从小就听说父亲是西班牙裔美国军人,但具体信息很少。越南统一后,她们的生活条件一般,邦·洛在工厂打工,金·阮早早帮忙家务,上学也不完整。1980年代,美国出台美亚混血儿归国法案,从1988年起允许这类儿童及其家属移民,即便文件不全也能处理。到1995年,金·阮23岁时获批,和母亲一起移居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先在安置中心适应,学英语找工作,她从餐厅服务员干起,后来转行美甲行业,开了一家小沙龙,主要服务当地社区,生意靠口碑积累。
金·阮结婚后生下女儿金·埃斯科贝多,后者长大后帮忙寻亲。早些年,金·阮通过社区组织试过,但线索太少,没进展。2010年后,家谱网站流行,她注册账号上传信息,还是没匹配。2019年4月,金·埃斯科贝多做DNA检测,在祖先网站上匹配到萨尔瓦多的堂兄科里·格瓦拉。格瓦拉收到通知后联系她们,交换家族资料,确认关系。几周后,结果出来,萨尔瓦多清晨得知此事,当时他住在卡尔斯巴德。
2019年5月,他们在休斯敦首次见面,萨尔瓦多开车过去。金·阮一家接待他,展示生活细节。之后计划更大聚会,7月26日,金·阮带家人飞到卡尔斯巴德,在外国战争退伍军人协会大厅庆祝,吃恩奇拉达和塔马莱斯,用餐前祈祷。萨尔瓦多提到欠她47年时间,会尽力补偿。聚会后,他们每天通话,家庭扩展,包括金·阮的孩子和曾孙。金·阮继续经营美甲店,萨尔瓦多退休生活,他们偶尔见面分享。
这个故事不是孤例,越南战争期间,美军和越南女性生下约2.5万到3万混血儿,这些孩子常被称为Amerasians。很多人移民美国,通过类似法案安置。DNA技术帮了不少忙,让寻亲变得可行。拿另一个例子,吉姆·海因茨是华盛顿州老兵,1971年离开越南,不知有女儿出生。她在越南受欺负,早早辍学,2018年通过组织联系上父亲。海因茨组织当地越南老兵团体,还参与纪念碑建设,得知后立刻认亲,包括孙辈。
再看吉姆·赖施尔,2016年重返越南找旧爱汉,发现其实有女儿,但孩子早被领养走。他们继续寻女,虽然生活已定型,但这事成了心结。估计战争中这类孩子达10万,很多移美领养。像莉·梅,1975年通过婴儿空运离开越南,2019年和母亲阮氏黛普重逢。黛普早年在美军营地工作,遇见父亲乔·奥尼尔,生下孩子后因战乱分离。黛普多年写信求助,无果,后通过媒体和DNA网站联系上。
另一个是罗布·李,2020年认下女儿金·拉姆齐,分离48年。她通过DNA发现父亲和同父异母兄弟。拉姆齐带三个女儿参加聚会,他们像老熟人般相处。加里·巴恩斯78岁时见女儿奥利维亚·罗布尔斯,她1967年生于菲律宾,六岁移美,十年后知晓生父。DNA确认后见面,巴恩斯得知有三个孙子和一个曾孙,都从军背景。
这些事反映出战争遗留问题,不光是战场伤亡,还有家庭分离。Amerasians在越南常遭歧视,移民后适应新文化也难。组织如Amerasians Without Borders帮忙,提供DNA测试和文件支持。创始人吉米·米勒自己就是混血儿,1994年找父,但父亲不久离世。现在法案仍有效,但要求更严,需要DNA和军籍记录。
DNA网站普及后,这样的团聚多了起来。以前靠信件和组织,现在技术简化过程。但不是人人幸运,有些老兵已故,或不愿认亲。像越南,战后重建中,这些孩子家庭经济压力大,母亲单亲抚养常见。移民政策从1987年起帮了大忙,至今处理申请。
回看萨尔瓦多的案例,他服役时主要后勤,没大战斗,但个人联系改变了人生。金·阮移民后自立,开店养家,寻亲靠女儿推动。团聚让双方家庭融合,跨越文化差异。萨尔瓦多兄弟罗伯特说,这事改变了他的人生观,更珍惜亲缘。金·阮觉得人生完整,孩子也受益。
类似地,莉·梅重逢母亲后,带全家回越南,黛普见孙辈。这样的故事提醒人,战争影响长远,不止一代。技术虽帮上忙,但根源是历史遗留。很多老兵退休后反思过去,有些加入支持团体,帮助寻亲。
再提一个,越南老兵与菲律宾女子的孩子,分离50年重逢。父亲不知存在,女儿通过社交媒体联系。见面时,父亲在机场等,之后保持联系。这些事接地气,说白了就是普通人的人生意外,但有深意,显示血缘纽带强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