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4 16:54

沉默的荣耀:周至柔明明是空军总司令,为何军衔是陆军二级上将?

国民党军队六等十八级的军衔体系中将官有五级,分别是少将、中将、二级上将、一级上将和特级上将,最高的特级上将是蒋介石专有。
1946年开始国军采用美军军衔样式,其中尉官是银色直杠,一杠、二杠、三杠分别代表少尉、中尉和上尉;校官以梅花为象征,一枚、两枚、三枚分别代表少校、中校和上校;将官是金色五角星,一颗、二颗、三颗、四颗和五颗分别代表少将、中将、二级上将、一级上将和特级上将,五颗星的特级上将只有蒋介石一人。

不过国军空军的军衔样式和陆军有明显的区别,空军尉官、校官和将官的军衔样式不以直杠、梅花和金星来区分,而是以粗细杠的搭配和数量来区分军衔,空军尉官只有细杠,一细、二细、三细分别代表空军少尉、中尉和上尉(虽然陆军尉官也是直杠,但陆军和空军领章不同,而且空军肩章还有空军特有的标识,所以还是比较容易区分的)。
空军校官开始有了粗细杠的搭配,一粗一细、一粗二细、一粗三细分别代表空军少校、中校和上校;以此类推,两粗一细、两粗两细、两粗三细分别代表空军少将、中将和上将。

明白了这些,《沉默的荣耀》中各人的军衔就很容易区分了,比如蒋介石肩章五颗星就是陆军特级上将,陈诚肩章四颗星就是陆军一级上将,顾祝同肩章三颗星是陆军二级上将,朱邵良肩章三颗星也是陆军二级上将;吴石、陈宝仓、林蔚、刘汝明、刘咏尧、胡琏、李延年、段退之、马厅长等人肩章两颗星都是陆军中将,段退之手下的张处长肩章一颗星是陆军少将,聂曦和舟山驻军的李副参谋长肩章三枚梅花是陆军上校,小钱和黎晴肩章两根直杠是陆军中尉。
空军方面空军总司令周至柔肩章两粗两细是空军中将,他的副官和空军参谋王济甫肩章一粗三细是空军上校,这里有点奇怪的是字幕介绍显示周至柔是陆军二级上将,那他为何身穿的却是空军中将的军衔?

和陆军相比,国民党空军受重视程度要低得多,抗战之前甚至还算不上一个独立军种,连空军司令部都没有,领导空军的是航空委员会,这个航空委员会名义上的规格很高,蒋介石亲自担任航空委员会委员长,宋庆龄出任秘书长,航空委员会主任就是周至柔,但空军建设比陆军难度大多了,这一点在军衔上面的体现就是陆军和海军都有上将军衔,但空军最高只有空军中将的军衔。
陆军不要说一级上将和二级上将,中将更是多如牛毛,但国军在大陆时期空军没有上将就不说了,连中将都屈指可数,似乎只有四个中将,除了周至柔之外另外三个分别是汪强、黄秉衡、黄光锐,一直到1952年国民党空军才有了第一个空军二级上将王叔铭(1958年晋升为空军一级上将),而且王叔铭在大陆时期还只是空军少将。

周至柔是陈诚土木系四大金刚之一,之前他紧跟陈诚一直在陆军发展,1933年在陈诚的举荐下周至柔出访欧美各国考察航空事业,从此他脱离陆军开始了空军生涯。
1934年回国后周至柔被任命为中央航空学校校长,1935年又被蒋介石亲自任命为航空委员会主任,周至柔在空军的起步军衔是空军上校,1938年到1943年仅用了5年就从空军上校升到了空军中将,1946年航空委员会改组为空军司令部,周至柔成为国军第一任空军总司令。

周至柔陆军转空军之前的1931年就已经是陆军中将师长了(这个中将应该是职务军衔),1936年正式晋升为陆军中将(铨叙军衔),或许有人会问为何不直接晋升为空军中将?因为这个时候空军连个少将军衔的将领都没有,一年后的1937年空军才有了第一个空军少将,而且这个人还不是周至柔,而是前面提到的黄光锐。
周至柔从陆军转空军本来军衔就有点乱,既有陆军军衔又有空军军衔,所以他明明是陆军二级上将却身穿空军中将军衔的军服也就不奇怪了。

吴石赴台担任国防部参谋次长的时候参谋总长其实是顾祝同,但此时的顾祝同身兼数职,既是参谋总长,又是陆军总司令,还是在大陆指挥作战的西南军政长官,所以就由空军总司令周至柔代理参谋总长。
其实这里有一点不太正确,这个时候周至柔的军衔应该还只是陆军中将和空军中将,一直要到1950年3月他才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可能是考虑到代理参谋总长中将军衔低了,至少也应该是陆军二级上将,所以才有了陆军二级上将却身穿空军中将军服这样看似不合理的细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沉默的荣耀:周至柔明明是空军总司令,为何军衔是陆军二级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