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岁杨亚洲三婚后逆袭,倪萍也为这份荣耀感到意外
这事挺有意思,69岁的杨亚洲拍了部剧,结果口碑爆了,收视也冲上了3%的高位。台湾那边的网友追着研究剧里提到的那些英烈事迹,官方还专门为剧里的历史还原点赞。这位老导演其实当年更多是以“倪萍的老公”被人熟知,转过头一他竟然悄悄用作品把自己送上了一个谁也忽视不了的高度。倪萍估计也挺骄傲,这回老伴是真为全家挣了光。说起杨亚洲的“光鲜时刻”,也不能少了他的努力铺垫。他拍这部《沉默的荣耀》,确实下了挺大的功夫。从解放前夕台湾隐蔽战线的故事里挖出细节,到参照历史数据把场景一一还原,当真一点儿水都没放。连剧里的角色,超九成都是真实历史人物,剧组还专门去英雄后人那儿探访,又翻阅史料,甚至连演员服装纽扣样式都做到了跟历史吻合。整体来说,这剧不光是讲故事,而是填补了台湾隐蔽战线题材的“空白地带”。
更有看头的是,杨亚洲拍谍战剧,没走传统的那种“剧情起伏”大套路,而是整个氛围拉满,不管你是看昏暗的巷子突然飘过的黑影,还是人物对话时微妙的小动作,直接把观众拽进了地下工作的那种危险和紧张里。说实话,这种拍法还真挺“高级”,完全不显套路味儿,反倒让人看得压抑,但也入戏更深。有人说,杨亚洲拍出了电影级的质感,细节特别见功夫。
这么厉害的导演,其实很多人以前的印象就是“倪萍的三婚丈夫”。这话没毛病,但真的小看他了。杨亚洲真正做导演出成绩,得追溯到更早的日子。他人生一开始不是干这行的,1956年生在黑龙江的他,青年时干过内科医生,后来因为长相不错被西安电影制片厂挑去演戏,再往后考进中央戏剧学院学表演,顺便旁听导演课。从那时候起,他的心就奔着幕后去了。
中戏毕业以后,他回原单位跟着老导演黄建新打下手,一干就是七八年,活全都认真扛着,慢慢经验也累起来了。他第一次尝试独立执导就是跟黄建新合作的电影《背靠背,脸对脸》,拿下了金鸡奖最佳导演,那算是事业起点。后面,《没事偷着乐》成为了他的代表作之一,400万成本撬动1600万的票房,无论是观众还是行业,都给他竖了大拇指。
后来,他又往电视剧领域转,早年的《空镜子》大家都耳熟吧?那时候烟火生活气的东西最容易走心,这片确实火了,他还因此再拿了一个金鹰奖的好成绩。这之后他越干越顺手,也敢挑战新题材,比如农民工题材的《泥鳅也是鱼》,不仅去东京电影节刷了脸,还拿了个奖回来。后面但凡提到“烟火气”“接地气”这些关键词的影视剧,往往都能听到他的名字。
说起杨亚洲和倪萍的缘分,也确实挺戏剧的。2002年的《美丽的大脚》,是他们第一次正式合作。这片子让倪萍彻底“脱光了美颜滤镜”,演了一个没啥文化的乡村女教师,皮肤晒得糙糙的,连动作神态都跟她平常完全不是一个路子,结果把观众震住了,还把金鹰奖最佳女主角抱回了家。那时候的倪萍,正经历感情上的低谷,而同剧组的杨亚洲也刚从一段失败婚姻里走出来,两个人怎么说呢,可能就是命运兜兜转转,遇到了对的人吧。两人2006年低调结婚,没有啥大排场,日子却过得实在。
杨亚洲并没有被“倪萍丈夫”这个标签困住,反倒是靠作品一次次走出自己的路。从民国年代的情感大戏,到贴近乡土的现实主义,再到如今尝试谍战题材,他每次都让观众觉得“不一样,但真好看”。能做到这个份儿上的导演不多,而他能不断拿奖拿得手软,靠的不是别的,就是较真。但凡是他拍的东西,都能看见他自己在其中用心的影子。
再回头69岁的他,拍出《沉默的荣耀》这样让人眼前一亮的谍战剧,真是让人服气。他这一辈子,靠作品说话,靠热爱支撑,才一步步走到了今天。但凡叫他“倪萍的丈夫”的人,看到这个成绩,应该都得改口,叫他一声“杨导”。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