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5 13:14

22年,飞天单人照变成全家福


22年前的今天,2003年10月15日9时,长征二号F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托举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刺蓝天,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
在起飞倒计时数字“10、9、8、7……”数到“7”的时候,杨利伟情不自禁地举起右手向镜头敬了一个礼,指挥大厅的所有同志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予以回敬。

起飞12分钟后,飞船准确入轨,太空迎来了第一位中国访客,发射取得成功。

10月16日,在空旷的草原上守望飞船回家多时的着陆场搜索救援回收人员,在东方欲晓的黎明中,静待中国第一个太空人杨利伟胜利返航。6时23分,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之后,顺利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北部的主着陆场上,航天员平安返回。
“杨利伟,感觉怎么样?”“感觉非常好!”“落地前缓冲发动机点火,噪音比较大,耳朵难受吗?”“没事”。“有没有出汗或恶心的情况?”“没有。”看到杨利伟一切正常,人们放心了。

出舱时刻格外激动人心。当身着航天服的杨利伟出舱亮相时,守候在返回舱两旁的人群全都成了“追星族”,抑制不住冲动,纷纷涌向前来。杨利伟始终面带微笑,不时向大家挥手致意。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会引来众人的欢呼与喝彩。一位蒙族姑娘为他献上了吉祥的哈达与鲜花,他向着沸腾的人群大声说:“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这是我国进行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历史性重大突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千年梦想一朝圆。22年前,中国人首次翱翔太空还不到一天时间,而为了这20来个小时,多少人付出了自己的毕生心血。
还记得一生牵挂航天事业的钱学森那一句霸气的“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激励了中国航天人的奋斗热情。他首次提出“航天”“航天员”名词,在他心中,把中国人送上太空是自己的所愿所盼。杨利伟平安返回地球后曾专程到钱学森家中报到,从此直到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逝世,每位从太空凯旋的中国航天员都会来到钱老家中向他报告好消息。

在成千上万中国航天人长期默默付出之下,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以令人惊叹的速度一路追赶、并跑、超越 。2003到2025,22年来从三选一、飞一天,到一次仨、飞半年,从惊险往返到出舱行走,从单艘飞船到中国空间站,面对星辰大海,中国航天人步履未停。
2005年,神舟六号发射,飞行乘组踏雪出征,实现了“多人多天”。

2008年,神舟七号发射,乘组增加到了三人,翟志刚完成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我已出舱,感觉良好”,如今听来依然让人热血沸腾。

2012年,神舟九号发射,刘洋成为我国首个飞天的女航天员。

2013年,神舟十号发射,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开展了首次实时“太空授课”。

2021年,神舟十二号发射,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中国人首次进入了自己的空间站。飞行乘组驻留3个月,还实现了两次太空行走。

2021年,神舟十三号发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成功挑战“太空出差半年”,首次在中国空间站里欢度中国年。

2023年,神舟十六号发射,执行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这也是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的“首秀”。

2024年,神舟十九号发射,宋令东、王浩泽成为首次执行飞行任务的“90后”,王浩泽还是我国首位女性飞行工程师。

2025年4月24日,在全国各地欢庆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之际,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乘坐神舟二十号飞船奔向中国空间站。4月25日,神舟二十号乘组入驻中国空间站,与神舟十九号乘组会师,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第6次“太空会师”。不久前,神舟二十号乘组圆满完成第四次出舱任务。



如今,中国航天已经完成“三步走”战略,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工程全面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但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不会停止,不久的将来月球上也会出现中国人的身影。
星汉灿烂,梦想无限。中国载人航天,永远值得期待!


文、图/《中国航天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编辑/孙喆
审核/赵聪
监制/黄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2年,飞天单人照变成全家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