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6 08:32

男子嫌古树挡光多次投毒

220年古樟惨遭“毒杀”!投毒者竟是邻居,作案原因令人咋舌
在贺州市八步区新宁街,一棵矗立220年的古樟树,是街坊邻里眼中的“绿色活化石”。它枝繁叶茂,冠如巨伞,不仅是当地的“绿色地标”,更承载着几代人的童年记忆——老人在树下纳凉聊天,孩童在树荫下追逐嬉戏。可谁也没想到,这棵历经两世纪风雨的古树,竟险些栽在“邻居”手中。
今年7月底,贺州市园林绿化管理中心的巡护人员像往常一样来到古樟树下,眼前的景象却让他们心头一紧:古树一侧的枝叶已变得枯黄焦脆,微风拂过,枯叶簌簌飘落,曾经生机勃勃的模样荡然无存,生长状态岌岌可危。巡护人员立即展开细致检查,在树基周边用于透水排气的孔洞里,发现了大量散发着刺鼻气味的可疑粉末。
这棵古樟树早已被挂牌保护,是受法律严格守护的“宝贝疙瘩”。园林部门不敢耽搁,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公安。警方迅速介入,通过调取周边监控、走访居民,再结合园林部门提供的可疑物质样本,很快锁定了住在附近的犯罪嫌疑人曾某。面对审讯,曾某的供述让人大跌眼镜:“它的树枝挡了我家光线,我就想让它死。”为了一己私利,竟对百年古树痛下杀手。


从农资店到电商平台,男子多次投毒古树!警方抽丝剥茧揪出真凶
为了“除掉”遮挡采光的古樟树,曾某可谓“处心积虑”。他先是在线下农资店打听能让大树枯死的药剂,随后又悄悄在电商平台搜索,最终锁定了名为“环嗪酮”的有毒物质——这种俗称“大树死”“烂根王”的药剂,一旦渗入土壤,足以让参天大树的根系腐烂坏死。
买到毒药后,曾某没有贸然行动,而是选择“分批次作案”。他趁着夜色或清晨人少的时候,鬼鬼祟祟地来到古樟树下,将有毒物质一点点灌注到树基的透水排气孔中。他以为这样神不知鬼不觉,等古树慢慢枯萎死亡,只会被当成自然老化,没人会怀疑到自己头上。
可纸终究包不住火。古树的异常衰败,让巡护人员和居民们忧心忡忡。警方调取监控时发现,曾某在一段时间内,频繁出现在古树附近,且每次都神色慌张、行动诡异。结合走访中居民反映“曾某曾抱怨古树挡光”的线索,警方果断将曾某列为重点嫌疑人。
面对铁证,曾某无从抵赖,如实供述了自己投毒的全部过程。目前,他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而另一边,园林部门的抢救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清除有毒物质,为古树置换新土,专业修剪枯黄枝叶,还专门施用了解毒药剂。经过悉心照料,古樟树的衰败趋势终于得到遏制,枝头渐渐冒出了新绿。


百年古树“死里逃生”!守护“活文物”,法律红线不可碰
220年的古樟树从“奄奄一息”到“重焕生机”,这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营救”,让人们再次意识到古树名木保护的重要性。这些历经岁月沧桑的古树,不仅是自然界的“老寿星”,更是不可再生的“活文物”,每一棵都承载着独特的生态价值和文化记忆。
我国法律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有着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害古树名木,无论是砍伐、移植,还是像曾某这样投毒损害,都将依法承担法律责任,情节严重者还将面临刑事处罚。曾某为了自家采光,无视法律红线,对百年古树下手,最终不仅没能“除树”,反而把自己送进了法律的“牢笼”,实在是得不偿失。
如今,这棵古樟树虽已脱离危险,但园林部门仍不敢掉以轻心,会持续跟踪它的生长情况,确保它彻底恢复生机。这起案件也为所有人敲响了警钟:保护古树名木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相关部门再次提醒,若发现有人破坏古树名木,大家要及时向园林部门或公安机关举报。每一棵古树都是大自然和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礼物,唯有共同守护,才能让这些“绿色活化石”继续枝繁叶茂,陪伴一代又一代人走下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男子嫌古树挡光多次投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