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17 00:23

突发,盘后大利好!周五,这一方向或起飞,新热点方向?(附股)

今天,台积电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相当“硬核”:
营收9899亿新台币,约合331亿美元,同比增长30%以上;
净利润4523亿新台币,同比飙涨近40%,双双刷新历史纪录。

市场原本预期营收在316亿美元左右,结果台积电直接超预期交卷,堪称“学霸式低调炫技”。
更关键的是,公司在随后的说明会上说了一句看似平常却意味深长的话:“AI需求比我们三个月前预想的还要强。”
这句话,比财报本身更值得玩味。
如果你关注科技投资,尤其是AI赛道,台积电这份财报,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整个产业的真实水温——不是虚火,而是实打实的热度正在传导到最上游。
今天,我们就从三个角度冷静拆解:AI这波行情,到底是短期脉冲,还是长期趋势?
一、产业趋势,AI已从“概念”迈入“价值兑现”阶段过去两年,AI投资的焦点几乎全在大模型端:谁家发布了新模型?哪个创业公司拿到了融资?
这些当然重要,但容易陷入“故事驱动”——听着激动,涨了不敢追,跌了不甘心。

台积电业绩拆分,高效能运算,就是AI
而台积电的财报提醒我们:AI业绩或许藏在产业链最上游。
AI大模型的背后,是成千上万块高性能计算芯片组成的算力集群。
这些芯片,无论是英伟达的H200,还是AMD的MI300,亦或是苹果、谷歌自研的AI加速器,几乎都由台积电代工生产。
换句话说,只要有人要做AI芯片,就得来找台积电“开工厂”。
它的客户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需求在,订单就在。
所以,当台积电说“AI需求比预期更强”,本质上是在说,AI产业趋势。
二、从制造端反推趋势一个实用的投资方法是:当你不确定AI到底有多火时,去看看台积电、ASML、应用材料这些公司的订单和产能利用率,这是上游厂家。
它们是“领先指标”。如果这些公司的业绩在持续增长,说明下游的AI芯片设计公司真金白银地在投钱、在扩产,而不是在画饼。

比如,台积电的3nm产能利用率长期接近100%,2nm已经开始试产。这说明什么?
说明客户对下一代AI芯片的需求已经排到队了。
而这些芯片,未来会用在数据中心、自动驾驶、边缘计算等各种场景里。
所以,与其每天盯着某家公司发布了什么新模型,模型跑分是多少,不如关注“谁在为这些模型造芯片”。
AI技术路径仍在演进中,但全球主要厂商均在加大投入。
三、回到投资上基于上述逻辑,笔者认为,当前AI方向,我们可以“抓核心、守上游、看全球”
算力基础设施环节,英伟达、台积电的业绩可以反馈出,当下可适当关注其供应链上的关键企业。
半导体设备,台积电、中芯国际要扩产,第一件事就是买设备。而设备是半导体产业链中技术壁垒最的环节。

先进封装,很多人只知道GPU算力强,却不知道,今天的AI芯片,已经不是一块“单芯片”了,而是一堆芯片“叠”出来的。像英伟达H100,就是GPU die + HBM内存 + 高速互连,通过台积电的CoWoS封装技术集成在一起。这种“2.5D/3D封装”,已经成为高性能计算的标配。

材料,芯片制造要用到上千种材料,其中任何一种“不纯”或“断供”,整条产线就得停。所以,材料公司虽然市值不大,但地位关键。
台积电的财报,本质上是一张全球AI算力需求的确认书。而部分市场参与者更关注短期概念,而产业趋势往往由具备技术实力和订单能力的企业推动。
写在最后台积电的这份财报,没有太多煽情的表述,但它用实实在在的利润告诉我们:AI不是未来的概念,而是当下的生意。
从制造端视角看,其订单结构具有风向标意义。
所以,AI的故事或许才刚开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仅供学术研讨。
如果觉得资料有用,希望各位能够多多支持,您一次点赞、一次转发、随手分享,都是笔者坚持的动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突发,盘后大利好!周五,这一方向或起飞,新热点方向?(附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