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穿5.4亿年地层,10000米深井在四川盆地发现全新天然气接续领域
10月15日,当中国石油深地川科1井的钻头突破地下10000米的那一刻,这不仅是一个钻井数据的刷新,更是人类向地球深处进军的重要里程碑。这座位于四川剑阁县的“超级工程”,如同深插入地壳的探针,首次揭开了5.4亿年前震旦系地层的面纱,将四川盆地深部“无人区”的神秘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向地球深部进军的技术壮举深地川科1井的钻探历程,堪称一部与地球深处恶劣环境的抗争史。当钻探深度超过7000米,每一步向下都如同“开盲盒”,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井下超过200摄氏度的高温让金属钻具变得“像面条一样柔软”,而130兆帕的地层压力,相当于在指甲盖大小的面积上承受十几头大象的重量。面对如此极端条件,传统观点曾将8000米以下地层视为油气勘探的禁区,认为高温高压环境下难以形成有效的油气储集。
颠覆认知的深层发现然而,科学探索的魅力就在于不断突破认知边界。当从地下9500多米深处取出的震旦系岩心展现在研究人员面前时,“有孔、有洞、有缝隙,储层发育良好”的结论令人振奋。这一发现不仅证实了四川盆地在接近万米的深层仍具备优越的储集条件,更颠覆了以往对超深层油气成藏规律的认识,揭示出该区域广阔的勘探前景。对于天然气资源量和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的四川盆地而言,这意味着一个全新的能源接续领域正在被打开。
自主创新的技术体系支撑这场万米探索的,是中国石油在特深层钻井技术领域的系统性突破。面对超深、超大井眼尺寸、超高温、超高压等世界级难题,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15000米智能钻机、随钻测量仪器、抗高温油基钻井液等10余项关键技术成果。这些装备与技术的迭代升级,不仅保障了深地川科1井的安全高效钻进,更形成了我国自主的深地勘探技术体系,为未来更深层次的能源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2023年7月正式开钻以来,深地川科1井作为四川盆地首口万米科学探索井,承担着探索地球科学认知盲区、锻造深地大国重器、打造油气勘探开发原创技术策源地的多重使命。它的每一步突破,都在拓展着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的认知边界,也为我国能源安全保障开启了新的可能。
随着这口万米深井继续向更深层位挺进,它所带来的不仅是地质发现和能源储备,更代表着中国在深地探测领域的技术自信与战略眼光。在地球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向地球深部要资源、要空间,已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而这口井的探索实践,正为这条道路照亮前行的方向。
信源:央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