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航天员初选完成,将在中国空间站住7天,神舟二十一本月发射
10月3日,巴基斯坦Geo新闻网的一则消息引发关注!根据报道内容,这两天巴基斯坦选拔的2名航天员已经来到中国,进入为期1年的飞天前任务训练期,等系统训练完成以后,将登上中国空间站执行任务。
这意味着,中国空间站最迟将在明年迎来首位到访的外籍航天员!不仅巴基斯坦航天将实现“零的突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也会再添一座里程碑!
这一消息来的有些突然,很多人可能还没怎么关注航天动态,突然就听到了国外宇航员要参与的新闻。
不过,中巴航天合作实际上早在今年2月28日就已经敲定了,当时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与巴基斯坦太空与高层大气研究委员会负责人现场签署了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内容,巴基斯坦将利用1年左右的时间完成航天员初选工作,然后到中国接受全方位系统性训练,并根据中国空间站的飞行任务规划安排,在未来几年内择机执行短期飞行任务。
今年4月24日,中国航天日活动现场,我国曾公布了选拔工作进展,当时就已经确定了2名巴基斯坦初选航天员来华的计划。
根据中国空间站的飞行任务规划与合作实际进展,2名航天员在中国训练完成后,会由中国进行复选、定选工作,从2人中再选出1人正式执行任务。
而选出的这名巴基斯坦航天员,则将以载荷专家的身份与中国航天员一起,参加1次联合飞行,并在轨开展巴方自己的科学实验课题。
巴基斯坦方面对这次合作可以说是相当重视,签约2个月就启动了航天员选拔,并在全国范围内征集科学、实验课题,累积选出了300多项实验,形成了一份候选名单。
这些实验涵盖生命科学、微重力流体、材料科学,按巴基斯坦的意思,肯定是希望借助这次任务即把自家航天员培养了,也借助中国空间站平台多做一些科学试验,推动一下本国航天科技与基础科研提升。
那么,问题来了,巴基斯坦这种“借船出海”的模式固然是好,这两位巴基斯坦航天员何时能真正登上太空呢?
如果按照时间推算的话,这两名航天员接下来将在中国接受为期1年的系统训练,我国的航天员训练科目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训练涵盖基础理论、体质、航天环境适应性、心理、航天器技术、出舱活动、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及生存救生八大核心科目,最快也要1至2年全部教完。
所以这么推测的话,现在是10月,大概率他们会在明年10月的神舟飞船任务窗口期出现,按目前中国空间站任务节奏来看,这个时间点正好是神舟二十三号发射时期。
要知道,中国空间站目前已形成稳定的半年一换乘周期:每次发射的新乘组在轨约180天,与上一批乘组完成交接后返回。
2024年4月执行的是神舟十八号,10月神舟十九号,2025年4月神舟二十号,如今正在轨运行;照此规律,2025年10月将轮到神舟二十一号,2026年4月是神舟二十二号,2026年10月自然就是神舟二十三号。
巴基斯坦航天员若训练一年,刚好能赶上神舟二十三号任务窗口。换言之,这将很可能成为中国空间站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外籍航天员的任务。
可另一个更具悬念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他们的任务周期只有“一周”。这意味着,他们并不会像中国航天员那样在轨驻留半年,而更像是一场短期访问。
那么问题是,中国会为了这短短七天,单独发射一艘飞船吗?显然不可能。
目前中国空间站运行模式非常成熟:每次发射的神舟飞船都承担“送人、驻留、接班、带回”的任务逻辑,人员进出都有精确配比和交接节点。
按照惯例,每个乘组3人,发射、对接、驻留、换班、返回,构成完整闭环。要让巴基斯坦航天员在空间站执行一周任务,就必须嵌入这一节奏中,而不打乱原有任务架构。这对任务设计提出了很高要求。
那怎么把2名巴基斯坦航天员送入太空呢?我推测存在两种可能性。
第一种较为合理:2026年4月的神舟二十二号任务,可能仅安排2名中国航天员入轨,为后续留出座位,一直在太空待6个月。
等到明年10月份,神舟二十三号发射时,巴籍航天员训练正好完成,再安排我国2名航天员+1名巴基斯坦航天员组成3人乘组,共同发射入轨。
待神舟二十三号与空间站对接后,二十三号乘组与二十二号乘组交接,在我国神舟乘组“太空会师”期间,巴基斯坦航天员正好开展为期7天的在轨任务。
然后,随同即将返回的神舟二十二号乘组回到地球。这样一来,既保证了空间站人员轮换的连续性,又不影响主要科学任务执行,唯一的遗憾就是我国要在后续神舟任务中浪费1个座位。
第二种可能性,则需要依托我国正在研发的新一代载人飞船——“梦舟”。
梦舟飞船自研制以来备受关注,作为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研制工作的重要一环,梦舟也能执行近地轨道任务,模块化设计结构,使其能同时容纳多达7名乘员,具备更高的载荷与再入能力。
今年6月,梦舟载人飞船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已经取得了圆满成功,安全性这一块已经验证没问题了,现在就看该飞船能否在2026年前完成载人首飞了。
理论上,梦舟完全有能力在一次任务中搭载超过3人乘组,捎上巴籍航天员一同飞天是可以做到的。
不过,这也仅仅是设想,新飞船的首次载人飞行要经历多轮无人验证,安全性能不能真正保障,敢不敢首次载人就搭载国外宇航员都需要综合评估,这都是现实问题。
当然,不管最终是以哪种形式开展,中国与巴基斯坦这次航天合作都将载入史册。
我国从技术层面完全有能力承担国际合作任务,空间站已稳定运行4年,航天员已选拔了4批,神舟飞船更是发射了20次。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向中国提交了空间国际载荷合作申请函,中国空间站从“独立运行”转向“国际共享”,早晚都要走出这一步。
借着这次机会,既打开了国际合作的大门,又帮巴基斯坦成为南亚地区唯二具备航天员培训体系的国家,还能打破美国主导的、门槛高昂的格局,可谓是一举多得。
目前,在我国空间站上,神舟二十号乘组已经在轨工作了超160天,根据以往情况,他们估计会在本月底返回地球。
眼下,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已经整装待发,酒泉发射场将再次成为世界焦点,期待任务都能圆满成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