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产业链现状:上游被卡脖子,下游依赖进口,补课路还长!
芯片是电子设备的“大脑”,从手机到AI,从工业到航天,哪哪都离不开它。今天咱们就掰扯掰扯中国芯片产业链到底啥水平,哪些地方得加把劲儿。先说上游,这是最让人头疼的部分。EDA/IP这块儿,美国三大巨头Synopsys、Cadence、西门子EDA占了全球超80%市场,中国连10%都不到。
EDA是设计芯片的“画图软件”,没它连图纸都画不出来;IP更关键,像ARM、X86这些指令集,还有CPU、GPU的小核,欧美垄断了90%以上,咱们基本靠买。
半导体材料更依赖进口。硅片占材料成本的33%,特种气体14%,光掩膜13%,光刻胶辅助材料和CMP抛光材料各7%。日本占了全球60%的份额,中国不到20%。
设备这块儿,全球前十大半导体设备商里,中国就北方华创排第七,自给率不到30%,美日荷的设备咱还在大量进口。
中游分设计、制造、封测三块。设计方面,2025年一季度全球前十大IC设计企业,美国占了六家,份额超80%,中国只有豪威一家,份额才1%。
制造环节,中国产能占20%以上,比美国多一倍,跟中国台湾、韩国差不多,但技术差了好几代。封测倒不错,全球前十大封测企业,中国有四家,份额超25%。
下游的芯片市场,中国只占4.5%,美国占了50.4%。咱们的芯片大部分靠进口,尤其高端芯片,基本被欧美把着。
总结下来,中国芯片产业链在上游EDA/IP、材料、设备这块儿,被“卡脖子”最严重,得加紧补课。中游设计落后,制造产能大但技术弱,封测还算跟得上。下游市场份额低,高端芯片依赖进口。
咱不吹不黑,中国芯片产业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上游得突破技术封锁,中游得提升设计和制造水平,下游得扩大市场份额。别光喊“厉害了我的国”,踏踏实实补短板,才是硬道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