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2 11:35

首款国产通用GPU问世,英伟达中国业务降至零!一个新时代来了?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两条看似独立却又紧密关联的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两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预示着中国人工智能芯片领域正在经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
近日,一则重磅消息传来,首款性能对标国际旗舰的全国产通用GPU芯片正式发布。与此同时,另一则消息同样引人瞩目,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降至0%。

当我们将这两条消息放在一起审视时,便能清晰地看到中国人工智能芯片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算力自主可控在不久的将来极有可能成为现实。
前几天,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在一场行业活动中透露了一个惊人的信息: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之前最高的95%急剧降至0%,目前公司100%离开了中国的算力芯片市场。
不过,需要明确的是,他所说的应该仅限算力芯片领域,中国区的显卡业务并没有完全“归零”。当然,这一巨大的市场份额变动,背后反映的是中国人工智能芯片产业的崛起和发展。

与此同时,我国首款全国产通用GPU芯片在南京盛大发布。这款芯片的诞生堪称中国芯片产业的一个里程碑。
它的厉害之处在于,从芯片的设计阶段开始,到晶圆制造,再到最后的封装测试,全部流程都是在国内依靠国产设备完成的。
这意味着至少在这款AI芯片制造的全产业链上都实现了自主可控,摆脱了对国外技术和设备的依赖;性能方面它能够对标国际旗舰品牌,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这款备受瞩目的GPU芯片名为曦云C600,是由沐曦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沐曦集成电路(南京)有限公司发布的。

联想起前段时间的一件事,更能让我们感受到中国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底气和决心。当时,我们底气十足地拒绝购买英伟达的“阉割版”GPU芯片H20。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一直试图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采取了疯狂的“卡脖子”手段。
他们不仅禁止中国企业购买英伟达最新架构的Blackwell芯片,甚至对上一代H系列架构的芯片也要限制其性能。面对这种不公平的待遇,我们没有选择妥协,而是果断地说“不”,让英伟达留着那些被限制的芯片自己用。
中国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叫板美国科技,是因为我们有足够的实力和技术储备。除了华为昇腾AI芯片和寒武纪的产品已经在市场上崭露头角之外,沐曦新发布的通用GPU芯片成为了国产替代化的又一件有力法宝。

虽然目前国产AI芯片在性能上可能还无法与英伟达最新的GPU相提并论,但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现在我们已经成功做出了第一代纯国产通用GPU,接下来的迭代更新工作正是我们的强项。
回顾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历程,我们在很多领域都展现出了强大的迭代创新能力。例如,在通信领域,从2G时代的跟随,到3G时代的参与,再到4G时代的同步,最后到5G时代的领先,中国企业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实现了质的飞跃。
在芯片领域,我们也有信心和能力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打破美国在算力芯片领域独霸全球的垄断优势。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重稀土作为制造芯片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全球90%的产能掌握在中国手上,这是我们手中的一张王牌。
稀土在芯片制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提高芯片的性能和稳定性。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出口管制这一手段,拖延美国AI发展的进度,为我国追赶美国创造宝贵的时间。
从历史角度来看,资源的掌控往往会对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对中重稀土产能的掌控,也为我们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因此,未来中美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博弈焦点依旧会集中在稀土资源上。即使在经过谈判后放松民用方面的稀土出口,我们也必须要有计划地批准出口,不能美国企业要多少我们就卖多少。

展望未来,全球AI芯片领域必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双链时代”:一条是以美国高科技企业为核心、依托其传统技术优势构建的产业链;另一条则是以中国为主导、涵盖从稀土原材料开采、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到半导体设备与软件全环节的自主可控产业链。
这条“中国链”不仅将实现核心技术的完全国产化,更将通过持续迭代创新形成“设计-制造-应用”的正向循环,最终在性能、成本与生态兼容性上与国际旗舰并驾齐驱,甚至实现反超。
一是新时代正在到来,你准备好了吗?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王五说说看,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首款国产通用GPU问世,英伟达中国业务降至零!一个新时代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