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的智慧:凡是不赚钱的人,脑子都非常复杂
一、复杂脑子的本质:用思维过载替代精准决策乔布斯在研发 iPhone 时,曾把设计团队骂到集体崩溃,不是因为设计太简单,而是因为设计师总想在手机上堆功能。“为什么要放这么多按键?用户需要的是打电话、看视频、听音乐,不是背着一台小型计算器出门!”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
复杂的选择只会让用户放弃,复杂的思维只会让创业者迷路。
我认识个做奶茶店的朋友阿凯,筹备开店时把脑子用出了火星撞地球的架势。
从选址开始,他用 Excel 做了五十多组数据模型,把所在城市的人流量、客单价、租金成本拆分成二十多个维度,甚至连附近小区宠物的品种都统计了(理由是 “养泰迪的业主可能更爱喝少糖奶茶”)。
光是选址就耗了三个月,最后选了个 “数据完美” 但门口有三根电线杆挡路的铺位。
装修时更离谱,纠结杯子是选圆形还是六边形,吸管要做可降解的还是带花纹的,连收银台的颜色都参考了 “色彩心理学与消费冲动的关联研究”,光设计方案就改了十八版。
等店开起来,他又开始琢磨 “跨界营销”,今天想和宠物店联名搞 “买奶茶送宠物围巾”,明天想推出 “星座限定奶茶”,甚至计划开发 “奶茶口味的香薰” 拓展产品线。
结果开业半年,他的脑子还在琢磨第十九个营销方案,店就因为资金链断裂倒闭了,倒闭时库存里还堆着两千个印着星座图案的六边形杯子。
反观乔布斯,苹果公司的产品逻辑从来都是 “减法美学”。
当年推出 iPod,同行都在比拼 “能存多少首歌”“有没有录音功能”,乔布斯直接砍掉所有花里胡哨的设计,只留一个圆形按键,主打 “把 1000 首歌装进口袋”。
简单到极致的定位,反而让 iPod 成了时代爆款。
不赚钱的人,总觉得 “想得多 = 考虑周全”,把脑子变成了收纳各种无关信息的仓库,他们会为了 “万一有人觉得产品不够好” 而添加十个多余功能,为了 “可能存在的风险” 而制定八套备用方案,最后在无穷无尽的思维内耗中,错失了最关键的市场窗口期。
就像阿凯,要是他能把纠结杯子形状的精力用来研究奶茶口味,把琢磨宠物营销的脑子用来优化服务,也不至于落得 “杯子比客户多” 的下场。
二、信息囤积癖:复杂脑子总在收集 “无用拼图”乔布斯有个著名的 “垃圾篓法则”:每天把不重要的事情丢进 “垃圾篓”,只聚焦三件核心事。
他的办公室里从来没有堆积如山的文件,手机里的联系人不超过两百个,甚至连公司的财务报表都很少看 ,不是他不负责任,而是他知道:过多的信息只会稀释核心目标。
而不赚钱的人,大多是 “信息囤积成瘾者”。
他们的手机里装满了各种商业课程,从 “短视频变现秘籍” 到 “私域流量操盘手”,每节课都认真做笔记,笔记做得比课本还厚,却从来没实操过一次。
我的前同事小周就是典型,他辞职创业后,每天雷打不动花四个小时刷商业干货,关注了八十多个创业博主,收藏了上千篇 “赚钱攻略”。
他能精准说出 “私域流量的五个裂变模型”“直播带货的十个话术技巧”,甚至能背出某个大 V 的盈利数据,但当别人问他 “你到底要做什么项目” 时,他能滔滔不绝地列出十个方向,每个方向都能搬出一堆理论依据,最后还是没定下来。
更搞笑的是,小周为了 “全面了解市场”,还花钱买了各种行业报告,从母婴行业到殡葬行业,只要是能找到的报告他都囤着,硬盘里的资料加起来有几十个 G。
有一次我问他 “这些报告你都看完了吗”,他挠挠头说 “还没,先囤着,万一以后用得上”。结果半年过去了,他的创业项目还停留在 “研究阶段”,每天忙着收集更多信息,忙着完善自己的 “知识体系”,却连一笔订单都没接到。
乔布斯从不做 “信息全覆盖”,他只抓核心矛盾。
研发 Mac 时,他只关注两个问题:“用户用起来够不够简单”“外观够不够惊艳”。为了这两个目标,他甚至砍掉了团队认为 “必要” 的功能,放弃了看似诱人的市场机会。
不赚钱的人,总觉得 “掌握的信息越多,赚钱的概率越高”,把脑子变成了信息的 “收纳箱”,却忘了赚钱需要的是 “拼图能力”,不是收集所有碎片,而是找到关键的几块,拼出清晰的盈利路径。
就像小周,囤了再多行业报告,不聚焦一个领域深耕,那些信息永远都是一堆毫无用处的废纸。
三、情绪内耗陷阱:复杂脑子总在和自己 “打架”乔布斯的暴脾气在科技圈是出了名的,他会因为一个图标设计得不完美而摔东西,会因为团队执行不到位而当场发飙,但他从来不会陷入 “自我怀疑” 的情绪内耗。
传记里记载,当有人质疑 iPhone 的触摸屏技术不成熟时,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们会让它成熟起来。” 然后就投入到研发中,没有一丝犹豫。
而不赚钱的人,脑子一半用来琢磨事情,一半用来和自己 “吵架”。
他们的思维模式永远是 “万一失败了怎么办”“别人会不会觉得我不行”“这个项目是不是太简单了,显得我没本事”。
我邻居小李想开一家线上花店,货源、物流都谈好了,朋友圈文案也写好了,却迟迟不敢发第一条推广。
问他原因,他说:“我怕没人买,显得很尴尬;又怕买的人太多,我忙不过来;还怕朋友觉得我赚他们钱,说我商业化太重。” 就因为这些纠结,他的花店计划拖了一年,最后眼睁睁看着同小区另一个姑娘用同样的模式赚得盆满钵满。
更离谱的是,有些不赚钱的人还会把 “自我否定” 包装成 “谦虚”。
我参加过一个创业沙龙,有个创业者分享自己的项目,刚说两句就开始道歉:“我这个项目可能有点不成熟,大家多提意见”“我觉得自己能力还不够,可能做不好”“万一失败了,还请大家多包涵”。
结果分享完,没人愿意和他合作,连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项目,别人凭什么给你投资?
乔布斯从来不会怀疑 “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他的自信不是盲目自大,而是源于 “简单的笃定”:我做的产品能解决用户的痛点,用户就会买,我就会赚钱。
不赚钱的人,复杂的脑子总会制造出各种情绪障碍,把 “犹豫”“恐惧”“自我否定” 当成 “谨慎”“谦虚”,最后在自我拉扯中,把赚钱的机会拱手让人。
就像小李,要是他能少琢磨点 “别人怎么看”,多关注 “用户需要什么”,早就开启赚钱模式了,哪还用看着别人赚钱眼红。
四、简单思维的真相:不是笨,而是精准抓核心很多人觉得乔布斯的 “简单” 是因为他天赋异禀,普通人学不来。但其实,简单思维不是 “放弃思考”,而是 “放弃无用的思考”,把脑子的算力用在最核心的事情上。
乔布斯在创办 NeXT 电脑公司时,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团队建议他降低产品标准,先赚点钱周转。
但他坚决反对:“要么做最好的电脑,要么就不做。” 最后,虽然 NeXT 电脑的销量不算顶尖,但因为产品质量过硬,被苹果公司以 4 亿美元收购,这也为他后来重返苹果埋下了伏笔。
他的逻辑很简单:产品够好,就有价值;有价值,就一定能赚钱。
反观那些不赚钱的人,他们的脑子总在 “绕远路”。
比如做自媒体的,不琢磨 “怎么写出用户喜欢的内容”,反而天天研究 “怎么买粉丝”“怎么蹭热点不被骂”“怎么用算法漏洞涨粉”;开网店的,不琢磨 “怎么优化产品质量”“怎么提升客服效率”,反而天天琢磨 “怎么刷单不被发现”“怎么改标题欺骗消费者”“怎么低价竞争搞死对手”。
他们以为这些 “复杂操作” 能让自己快速赚钱,结果往往是偷鸡不成蚀把米,粉丝买来了不互动,店铺刷单被处罚,低价竞争把自己逼到亏损的边缘。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当下的短视频赛道。
我表弟小张去年跟风做美食号,脑子复杂到把自己逼成了 “技术宅”:天天研究 “3 秒抓眼球开头模板”“10 种爆款转场特效”,花 800 块买了套 “流量密码脚本”,甚至专门报班学 Pr 剪辑,电脑里存了上百个 “热门 BGM 库”。
可他连最基本的 “番茄炒蛋步骤讲不清楚”,镜头要么晃得人头晕,要么把调料放多少都没说清,文案更是干巴巴的 “今天做个好吃的”。
结果账号做了三个月,粉丝不到 500,还天天抱怨 “平台针对新人”。反观他同小区的王阿姨,就用手机原相机拍家常菜,镜头稳不稳、剪辑花不花哨完全不管,就专注 “怎么让新手一看就会”:“盐放小半勺,就是平时喝汤的勺子”“炒鸡蛋时火别太大,不然容易糊”,文案接地气到像邻居聊天。
三个月下来,王阿姨涨了 10 万粉,还接了厨具广告,每月收入比小张上班还高。
小张的问题,其实和阿凯、小周没区别:把脑子用在 “复杂的表面功夫” 上,却丢了 “内容有用” 这个核心,就像乔布斯说的 “把多余的按键都去掉”,他们偏偏反着来,把有用的东西藏在一堆没用的技巧里。
简单思维的核心,是像乔布斯一样 “抓主要矛盾”。
赚钱的本质其实很简单: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找到需要它的人,完成交易。不赚钱的人,就是把这个简单的逻辑,用复杂的思维层层包裹,最后自己都找不到核心了。
就像有人问乔布斯 “你怎么看待商业竞争”,他说:“我从不关注竞争对手,我只关注用户。” 这句话戳中了所有赚钱者的核心逻辑:与其把脑子用在琢磨别人上,不如用在琢磨用户上;与其把精力放在复杂的技巧上,不如放在简单的价值上。
写在最后乔布斯的智慧从来不是 “如何赚更多钱”,而是 “如何用最简单的方式赚钱”。
那些脑子复杂的人,总觉得赚钱需要 “十八般武艺”,需要 “机关算尽”,却忘了最厉害的商业逻辑,往往是最直接的。
就像 iPhone 没有复杂的按键,却征服了全球用户;苹果没有复杂的营销套路,却成了全球最赚钱的公司。
如果你现在还赚不到钱,别忙着去学各种复杂的商业技巧,先问问自己:你的脑子是不是太复杂了?是不是把简单的事情想难了?是不是在无用的思考上浪费了太多精力?
记住,赚钱不是一场需要精密计算的考试,而是一场需要精准聚焦的游戏,把脑子的 “复杂功能” 关掉,专注于核心价值,钱自然会找上门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