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7 11:12

低空经济惠及大众!大疆拍视频常见,杭州无人机送外卖

2025人工智能计算大会上,智东西的总编张国仁跟香港城市大学的李立帅教授,在“AI会客厅”里聊了场关于低空经济的深度对话。

李立帅教授可不是一般人,研究空中交通系统和数据科学多年,还入选过斯坦福-爱思唯尔全球前2%被引学者,聊这个话题算是找对人了。
一开始张国仁就问,低空经济到底包含哪些范畴。
李立帅教授说,这是咱们国家提的概念,目前没有严格定义,大概就是地面到3000米空域里的各种飞行活动,只要是跟这些飞行相关的产品和服务,都能算进去。

之前我总觉得低空经济就是无人机拍个视频、搞个表演,听他这么一说才知道,连能载人的小型飞行器、无人机送快递都算,范围比我想的宽多了。
他还提到,像应急救灾这种场景,无人机能去那些人不好进的地方,作用特别大;还有地广人稀的地方,低空交通比地面交通方便多了。
我琢磨着,要是以后偏远地区的人看病,急需的药品能用无人机送,那确实能解决不少麻烦。

聊完范畴,张国仁又问现在哪些领域发展得比较成熟,李立帅教授提到了农林植保、无人机快递这些。
我想起之前看新闻,顺丰、京东的无人机在不少县城都能送东西了,老家种地的亲戚也说,现在打农药都用无人机,比人工快还均匀,看来这些应用确实已经落地了。
不过他也说,低空经济还在发展初期,很多领域的商业模式还得企业自己慢慢摸索,谁能走得快、走得稳,谁才能留下来。

这话挺实在的,毕竟新行业里,光有技术不行,还得能赚钱才行。
航展撞机引担忧?李立帅:低空安全是系统工程,急不来聊到低空经济,安全肯定绕不开,张国仁提到最近某航展上,飞行器相撞起火的事,有人说这是给低空经济泼冷水,问李立帅教授这影响大不大。
李立帅教授倒挺淡定,说这种事在行业发展中很正常。

他说,在实验室做出个原型机不难,但要量产还保证每个产品质量过关,再到多架飞行器一起飞还不出事,这中间要走的路还很长,涉及硬件、软件还有人的因素。
我之前看到航展撞机的新闻,也有点担心低空经济是不是太冒进了。
但听李立帅教授这么一分析,倒觉得有道理,任何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都得经历试错的过程,关键不是怕出问题,而是出了问题能解决。
他还提到,现在低空飞行器的安全保障是个系统工程,不是靠某一个技术就能搞定的。

比如这次航展事故,不光有飞行器本身的问题,还可能受天气影响,这么多因素掺在一起,确实复杂,从安全话题又聊到了规则制定。
张国仁问我国在低空经济国际标准里能发挥多大作用,李立帅教授说,美国、欧洲和咱们都在探索标准,不过方式不一样。
咱们从2014年就出台了无人机交通管制方案,现在还搞试点,鼓励创新;美国更偏向搞普适性的法规。

他觉得咱们技术进步快、市场也大,未来在国际标准制定里肯定能占重要位置。
我查过深圳的情况,作为低空经济立法试点城市,现在飞行审批时间从原来的72小时缩短到2小时,这种灵活的试点模式,确实能让咱们在标准制定上更有话语权。
空中自动驾驶更易?李立帅:算法沟通比地面人车混杂省事聊着聊着,两人还争论起地面和空中自动驾驶哪个更容易实现。

张国仁觉得地面更容易,毕竟有现成的交通规则,但李立帅教授不这么认为,他说这里面更多是心理因素。
他解释说,空中的飞行器要是都是无人驾驶的,那它们之间就是算法跟算法沟通,从技术上来说反而简单;地面不一样,有行人、有非机动车,环境太复杂了。
本来我也觉得地面自动驾驶更靠谱,毕竟每天都能看到自动驾驶的测试车。

但听李立帅教授这么一说,还真有点改观,就像他说的,空中没有突然横穿马路的行人,也没有闯红灯的电动车,只要把飞行器之间的沟通机制做好,确实能减少很多意外。
而且数据也能支撑他的说法,现在有些无人机巡检已经能实现上百架一起飞还不碰撞,但地面自动驾驶,偶尔还是会因为突发的人为情况出点小问题。
不过李立帅教授也没说空中自动驾驶就能马上落地,他提到空域资源分配和应急响应还是瓶颈。

比如遇到突然飞进空域的鸟,飞行器得能快速调整路线,这就需要实时的气象数据和空域动态地图配合。
这点我之前没考虑到,原来空中自动驾驶不光是飞行器本身的技术,还得有配套的服务体系才行。
之后两人又聊到了人才和产学研的问题,李立帅教授说,低空经济需要的是交叉学科人才,像航空航天、计算机、电子工程这些专业都得有,AI更是渗透到每个环节。

现在连车企都来跨界做低空飞行器,比亚迪还跟高校建了联合实验室,研究电池轻量化技术。
他觉得多方参与是好事,但怎么协调好这些不同背景的人,还得慢慢摸索。
香港城市大学把低空经济当成重点发展方向,李立帅教授说他们培养学生,不会只把学生关在校园里,会让学生多跟产业接触。

我觉得这个思路挺好,毕竟低空经济是个实践性很强的行业,光有理论知识不够,得知道产业真正需要什么。
最后张国仁问,低空经济怎么才能惠及普通人,李立帅教授说,现在大疆无人机已经走进很多人的生活了,未来还会有更多创新产品。
比如杭州已经在试点无人机送外卖,15分钟就能送到小区。

我琢磨着,要是以后咱们小区能有共享无人机站,租个无人机运点重东西、给家里老人送点药,那才叫真正方便了老百姓。
这次对话看下来,我算把低空经济的门道摸得差不多了,它不是遥不可及的科幻概念,已经在农林、物流这些领域帮上了忙,未来还会走进更多人的日常生活。
只要把安全和规则这两件事做好,说不定再过几年,坐小型飞行器通勤、用无人机送快递,就会像现在开车、收外卖一样平常。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低空经济惠及大众!大疆拍视频常见,杭州无人机送外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