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7 16:28

从“渠道为王”到“产品为王”的转变——中国食品产业“内卷”开始触底反弹

曾几何时,中国消费者的餐桌上,堆满的是超市货架上最显眼的商品,是电视广告里重复播放的品牌,是小区便利店最容易买到的食品,这不是味蕾的选择,而是渠道的安排。“渠道为王” 时代,谁掌握了流通渠道,谁就掌握了市场的权杖。
一、渠道垄断的瓦解:线下商超、便利、线上平台电商、私域电商、直播电商等多元化格局正在博弈。 传统商超在经历一段低潮后正蜕变,精品超市、生鲜菜场、品牌体验店、便利店等精细化、场景化的线下新业态正在成长。出现了一批如盒马、胖东来、山姆、小象超市等新秀,以及正在而布局的即时零售。
线上三大平台电商垄断的格局也在被拆分,私域电商、直播电商、社区团购等渠道的多元化,意味着任何单一渠道都无法再“挟天子以令诸侯”。产品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通往消费者的多重路径,为“产品为王”铺平了道路。
二、消费理性的回归:质量安全成为不可动摇的基石在渠道混战的初期,低价、低质、促销、补贴曾是争夺用户的利器。然而,喧嚣过后,是一片理性的狼藉。消费者在一次次的“踩雷”与对比中,完成了市场的启蒙教育。他们开始仔细审视配料表,关心产地与溯源,谈论添加剂与健康。曾经被营销话术掩盖的“质量安全”成为购买的首位因素。从“胖东来”现象看,仅靠渠道宣传和价格战,很难轻易地“收割”消费者。无论渠道如何变幻,安全、优质、可靠的产品力,才是建立品牌信任、赢得长期客户的唯一通行证。
三、智能时代:AI技术让“好酒”不怕巷子深AI能够精准洞察消费趋势,挖掘潜在需求,并从海量商品中识别出那些具有“爆款”潜质的优秀产品——或许是独具特色的地方风味,或许是成分干净的创新单品。它通过精准的推荐系统,将“对的产品”呈现在“对的人”面前。这意味着,即便是一个初创品牌,只要产品足够出色,就有机会通过AI的赋能,绕过传统渠道的层层筛选,直接触达它的知音。
四、好产品成为渠道的生存命脉在渠道为王的时代,是渠道选择产品,品牌方处于相对弱势。而在产品为王的时代,这一共生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
头部主播的直播间为何能屡创销售奇迹?核心在于他们选品的严苛,私域流量为何能形成闭环?正是因为其核心是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让用户信赖的“好产品”构建起来的。如今,渠道的竞争,本质上变成了“争夺优质供应链”的竞争。没有好产品,再强大的渠道也会沦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如合肥的刘一盆有机蔬菜,深受胖东来、盒马、大润发等渠道的青睐。
五、竞争的核心回归到产品本身过去的内卷,是低水平的同质化竞争,是在渠道、价格、营销层面的零和博弈。而当竞争的核心回归到产品本身时,企业不再仅仅思考如何把东西卖出去,而是沉下心来思考: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口感与营养?如何通过工艺革新保障安全与新鲜?如何通过设计赋能讲述品牌故事?这推动着产业从营销驱动、渠道驱动,转向研发驱动和创新驱动。
这场从“渠道”到“产品”的转变,其深层意义在于,它标志着中国食品产业“内卷”的开始触底反弹。(文/范吉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渠道为王”到“产品为王”的转变——中国食品产业“内卷”开始触底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