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7 16:29

俄方大坝遭乌军打击受损,多次尝试袭击想摧毁,普京宣布最新导弹

一场突如其来的袭击,让俄罗斯的河流变成了 “战场利刃”。
一次震撼全球的宣告,让普京手中的 “王牌武器” 浮出水面。
2025 年 俄乌冲突再度升级,乌军对俄罗斯别尔哥罗德水库大坝的袭击引发洪水威胁,而普京随即亮出的新型战略导弹,直接让全球防务圈炸开了锅。
10 月 25 日,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州长格拉德科夫的一则消息打破平静。

乌克兰武装部队的袭击导致当地水库大坝受损,近 1000 名居民面临家园被淹的风险,政府紧急呼吁民众前往临时安置点避险。

这已经不是俄乌冲突中首次出现大坝遇袭事件,早在 2023 年 6 月,乌南部第聂伯河上的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就曾遭重创,坍塌近半的大坝导致 88 个居民点被洪水围困,最终造成数十人死亡、多人失踪。

两座大坝的遭遇如出一辙,却都陷入了 “罗生门”。
俄方指责乌军是幕后黑手,别尔哥罗德大坝遭袭后,俄军方明确表示不排除乌军再次袭击的可能;卡霍夫卡事件中,俄方更是直指乌军使用 “赤杨” 多管火箭炮炮击水闸,称这是 “极为严重的恐袭事件”。

而乌方则坚决否认,卡霍夫卡大坝事件中,泽连斯基直言 “俄军控制大坝一年多,外部炮击根本不可能炸毁”,反指俄军从内部引爆。
从战场逻辑来看,大坝的战略价值远超常人想象。

卡霍夫卡大坝不仅为扎波罗热核电站提供冷却用水,还掌控着克里米亚的水源命脉,炸毁它既能切断俄军补给,又能制造洪水阻碍军事行动。
俄方有观点认为,乌军炸毁大坝是为了强渡第聂伯河,利用洪水绕过俄军雷区;而乌方则声称俄军是为了阻止乌军反攻。

就在别尔哥罗德大坝危机未平之际,普京的一则重磅宣告让局势再度升温。
10 月 26 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正式宣布,核动力巡航导弹 “海燕” 已完成关键测试,这款被称为 “世界独一无二” 的武器,在试飞中穿越 1.4 万公里,空中盘旋 15 小时,轻松绕过模拟反导网。
这一消息瞬间让五角大楼紧急开会,要知道,“海燕” 最恐怖的地方在于其近乎无限的射程和诡异的突防能力,它就像一枚能 “绕地球巡航” 的核弹,敌方根本无法预判攻击路径。

这款让西方胆寒的导弹,到底有多硬核?
它采用小型核反应堆作为动力源,飞行高度低至 50-100 米,正好处于雷达探测盲区,还能通过电磁干扰屏蔽敌方传感器。
更绝的是它的 “时间差” 战术,可绕地球数圈后再发动攻击,让反导系统完全失去反应时间。军事专家直言,现有技术根本无法拦截 “海燕”,它拖着的放射性尾迹,堪称 “死亡之尾”。

除了 “海燕”,俄军还有 “榛树” 高超音速导弹已批量交付,11 分钟就能打到美军欧洲反导基地,4000 度的爆心温度能让一切化为灰烬,这样的威力难怪被普京称为 “战场王炸”。
普京选择在这个节点亮出 “王炸”,显然不是偶然。近期美国计划向乌克兰提供 “战斧” 巡航导弹,西方对乌的军事支持步步紧逼,而大坝遇袭更是让俄方底线被触碰。

俄罗斯的 “非对称战略” 在此刻体现得淋漓尽致:你打我的民生设施,我就亮出让你无法防御的战略武器。
这款导弹的亮相,不仅是对乌军袭击行为的强硬回应,更是对美西方的直接警告。

一方试图通过攻击基础设施改变战局,另一方则用战略武器捍卫自身安全,可最终的代价,却是无数家庭的流离失所和生态环境的长久破坏。
国际社会多次呼吁停火谈判,但冲突仍在持续升级,或许只有当各方都意识到 “战争没有赢家”,才有可能回到谈判桌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俄方大坝遭乌军打击受损,多次尝试袭击想摧毁,普京宣布最新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