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复盘:蓝色光标净利暴增265%,这波风口和上次真的不一样吗?
提示: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蓝色光标净利暴增265%,这波风口和上次真的不一样吗?
最近打开A股行情,传媒板块的蓝色光标又成了焦点——继上半年AI概念炒作后,这只曾让不少人追高被套的个股,借着三季报的“东风”再度强势反击,连续放量上涨,重新回到投资者的交易清单里。
但这次和上半年的“纯概念炒作”完全不同,支撑股价的不再是虚无的预期,而是一份实打实的业绩答卷:10月29日披露的2025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单季度归母净利润0.99亿元,同比暴涨265.47%;营收同步增长28.65%至187.38亿元,去年同期的盈利压力彻底扭转。对散户来说,比起“AI赋能”的口号,这种翻倍的净利润,才是判断行情能否持续的核心锚点。
很多人会问,净利暴涨265%,到底靠的是什么?答案藏在“AI落地+出海放量”的双轮驱动里,这和上半年仅停留在“合作签约”的阶段截然不同。
先说AI业务的实质性突破。上半年大家聊蓝色光标的AI,更多是“与某大厂合作”的概念;而三季度,AI已经成了实实在在的营收引擎——前三季度AI驱动业务收入达24.7亿元,接近全年30-50亿元目标线的下限;数字营销业务中,AI相关收入占比直接冲到18%,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更具体的是落地场景:基于BlueAI平台的AI Agent覆盖了136个业务场景,Token调用量超6000亿,之前推出的跨境电商AI营销方案,不仅试点期提升商家30%投放效率,如今已规模化创收,研发费用同比激增85.84%的投入,终于换来了业绩回报。
再看出海业务的“压舱石”作用。上半年市场对其出海的关注,多停留在“布局计划”;而三季度,出海业务直接贡献了超83%的主营收入,和Meta、Google等头部平台的合作深化,加上东南亚、拉美本地化团队的搭建,让出海广告投放从“概念”变成“现金流”——某快消品牌超2亿元的年度数字营销大单,正是出自出海业务线,这种看得见的订单,远比“未来潜力”更能稳住股价。
还有两个细节能看出这次行情的“含金量”:一是筹码集中度,三季度股东总户数减少7.71%,户均持股市值提升13.99%,说明散户在减少,机构在悄悄吸筹;二是估值回归,上半年炒作时,公司动态市盈率一度冲高至百倍以上,而现在,结合265%的净利增速,市盈率已回落至合理区间,业绩和估值终于开始匹配。
当然,风险也得说透。传媒板块“涨得猛、调得狠”的特性没变,蓝色光标过往的走势就是例子;而且行业毛利率仅2.66%、净利率不足1%,盈利稳定性还需观察,宏观经济对广告投放的影响也没完全消除。
对咱们散户来说,操作思路要和上半年不一样:如果已经持仓,别盯着短期涨跌,重点跟踪AI方案的推广进度、出海新订单的获取,以及后续H股上市的进展——只要这些基本面不垮,行情就有持续的可能;如果想进场,千万别追高,等回调到关键支撑位,结合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再动手,毕竟再好的股票,买在高位也难受。
其实这次蓝色光标的行情,给我们提了个醒:A股里没有永远的“概念股”,也没有永远的“垃圾股”,关键看公司能不能把概念落地成业绩。上半年追高套牢的人,错的不是看好AI,而是错把“预期”当“现实”;而现在,265%的净利增幅,就是“预期落地”的证明。
最后还是那句老话:这波风口能不能站稳,还得看后续业绩能不能持续。但无论如何,别把所有钱押在一只股票上,分散风险、盯着基本面,才是散户在A股长久生存的关键。
蓝色光标净利暴增265%,这波风口和上次真的不一样吗?
免责声明:本文信息仅供参考,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头条 聊热点##分享城市新鲜亊#@时光记忆WGW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