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阶下囚到行业标杆!获赦后的赵长鹏,成加密行业关键转折
加密货币这行,早年总绕着“没人管”的麻烦走,有人账户被盗几百万,报警后就因为是“灰色地带”,连个立案方向都没有;交易所说关就关,用户存里面的钱直接打了水漂。
可偏有人敢往“监管”上凑:赵长鹏,43.2亿美元罚款交了,4个月牢坐了,结果出狱后身家从330亿涨到610亿,没过多久还拿到了特朗普的赦免令。
同样是面对行业困境,别人不是跑路就是硬扛,他为啥能把“绝境”玩成“升级机会”?加密圈真正的生存法则,难道不是躲着监管,反而得主动贴上去?
一、加密圈的“没人管”有多坑?
说加密圈是“野生地带”,早有实锤,2019年,荷兰一个比特币交易员家里遭了贼,对方进门不抢别的,专门找存放加密货币私钥的设备,最后偷走的金额够在当地买好几套豪宅。
2021年更离谱,一对意大利夫妇的比特币账户被黑客洗劫一空,他们跑遍当地警局、金融监管机构,结果都被以“没相关规则”为由推脱。
不是执法部门不作为,是这行当时连“怎么定性盗窃”“谁来管”都没说清楚,这种“没人管”的麻烦,最后也烧到了赵长鹏身上。
2024年4月30日,美国西雅图联邦法院的判决下来了,他因为违反美国银行保密法,要坐4个月牢,还得交43.2亿美元罚款。
消息一出来,圈子里几乎都在说“他完了”,币安CEO辞了,罚款数额够买小半个上市公司,加上当时加密货币正处在全球监管收紧的风口,这一跌怕是再也爬不起来。
可谁能想到,4个月后的剧情直接反转,他出狱时,身家硬生生涨了280亿,又过了5个月,特朗普直接签了赦免令,把他之前的判决一笔勾销。
这中间的反差,藏着加密圈最该看透的道理,“没人管”从来不是安全,而是悬在头顶的石头,说不定哪天就砸下来,而赵长鹏,偏偏选了最“笨”也最有效的破局方式。
二、赵长鹏的三步“合规棋”
赵长鹏搞合规,不是临时抱佛脚,早几年就开始布局了,这三步棋,每一步都踩在行业痛点上,可当时没几个人敢跟着走。
第一步是“攒信任”,2017年国内监管风暴来的时候,几十家交易所连夜关站,有的甚至卷着用户的钱跑路。
赵长鹏没跑,反而自掏腰包4000万美元,按当时的市场价回购自己发行的BNB,那时候很多人觉得他傻,这钱扔进去就是打水漂,不如赶紧撤到海外躲风头。
可他算的是长远账:用户怕的不是监管,是平台“甩锅”,他这一回购,相当于给用户吃了颗定心丸。
就靠这份“不跑路”的信任,到2019年,币安直接成了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每天的交易额比第二到第五名加起来还多。
第二步是“主动认账”,2024年认罪的时候,他没找理由辩解,也没上诉,一边辞掉币安CEO,一边乖乖去服刑。
但服刑期间他没闲着:一边调整BNBChain的运营模式,把验证者节点从原来的几个增加到21个,让整个系统更稳定、更难被黑客攻击,一边悄悄成立了100亿美元的家族办公室,专门布局Web3、人工智能这些新领域,还谈下了阿联酋主权基金MGX的20亿美元注资。
别人以为他在“蹲号子”,其实他早就在给出狱后的comeback铺路,合规不是认输,是换个方式掌控主动权,毕竟跟监管对着干,再大的平台也扛不住。
第三步是“借势翻盘”,2024年10月23日,特朗普的赦免令一出来,BNB当天就暴涨8%,全球加密货币总市值也跟着涨了不少。
他没浪费这个机会,立刻公开说要帮美国做加密货币合规,跑遍欧美、中东的国家游说,推动当地制定虚拟货币的合法规则。
还跟传统金融机构合作,比如跟富兰克林邓普顿一起,把1.6万亿美元的传统资产变成“数字代币”,让这些资产的交易能当天结算,比原来快了好几天。
在日本又跟软银的PayPay合作,7000万用户直接能用PayPay里的余额买加密货币,不用再走复杂的转账流程。
这一下,币安从“被监管盯着的平台”,变成了“帮监管制定规则的伙伴”,地位完全不一样了。
三、一步合规,三步连锁反应
赵长鹏这步“合规棋”,走活的不只是他自己,连整个加密行业都跟着变了样,他入狱前身家330亿美元,出狱后直接涨到610亿,4个月里每天躺着赚近2亿。
到2024年7月,比特币价格冲破12万美元大关的时候,他的身家又涨到675亿美元,约合4800.8亿元人民币,张一鸣、马化腾这些常年排在富豪榜前面的人,都被他甩在了后面。
别人坐牢是“资产缩水”“名声扫地”,他坐牢反而成了“资产增值”的机会,核心就是合规给了市场信心,大家觉得跟着他、跟着币安不会踩“监管雷”。
再看币安,现在的合规团队超过2000人,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的监管要求。
以前用户用币安,总怕“平台会不会突然被查,我的钱取不出来”,现在不一样了,有传统金融机构背书,有各国监管部门认可,连普通投资者都敢放心用。
比如在香港,自从8月1日稳定币条例生效后,币安能合法开展稳定币业务,用户充值、提现跟用普通银行APP一样方便,不用再担心“会不会突然用不了”。
这种“安全感”,比任何广告营销都管用,币安的用户量这半年涨了不少,以前提到加密货币,大家第一反应是“传销”“诈骗”“割韭菜”。
现在不一样了,美国批准了比特币ETF,普通人能通过股票账户买比特币;香港有了稳定币条例,合规的平台能光明正大地做生意;中东、欧洲也在跟进制定规则。
越来越多平台开始学币安做合规,比如OKX也在跟传统金融机构合作,把现实中的资产变成数字代币。
加密圈终于从“躲在暗处的灰色产业”,慢慢走到了“阳光底下的正规行业”,这才是赵长鹏最厉害的地方,他不只救了自己,还带整个行业翻了身。
四、加密圈未来的“安全密码”藏在哪?
回头看赵长鹏的经历,最该学的不是“怎么赚快钱”,而是“怎么让钱赚得稳”。
早年他卖房买币的时候,没人看好,2013年上海房价正翻倍涨,从1.6万/平涨到3.2万/平,是公认的“稳赚不赔”;可比特币当时从1100美元一路跌到170美元,跌得连底都看不见。
身边人都觉得他疯了,说“放着好好的房子不卖,去买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但他赌的不是“比特币会涨”,是“区块链技术有未来,早晚得有规则管”;后来他主动合规,也不是“怕了监管”,是知道“没有规则的行业走不远,早晚得崩盘”。
现在还有人觉得“加密货币就得躲着监管”,其实方向早就错了。
赵长鹏用自己的经历证明,加密圈的未来,不在“没人管的角落”,而在“聚光灯下的规则里”。
他的遗产,不是创立了全球最大的交易所,而是让整个行业明白:合规不是被动妥协,是主动掌控话语权。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领域,只有先遵守规则,才有机会改变规则,这其实对任何行业都适用,野蛮生长只能赚一时的钱,合规经营才能赚长久的钱。
赵长鹏的逆袭,不过是把这个逻辑,先一步变成了现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