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 “明抢” 安世半导体!中国反制太狠,反手让它成 “过街老鼠”
今天这条内容,我们用一个故事、两个成语——农夫与蛇、杀鸡儆猴,来讲清楚荷兰强占安世半导体的来龙去脉,看看它为啥是标志性事件,荷兰的谋划有啥内幕,中国反制又为啥又快又猛。从收购到逆袭:安世半导体的“黄金期”2016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始爆发,中国资本提前看到车规级芯片的需求和前景,在2016-2017年收购了一家荷兰车规级芯片企业,将其改名为安世半导体。这家企业总部在荷兰,是独立运营的中资企业。
中国资本擅长金融,但在高科技管理上并不拿手,安世前两年亏损严重。2018年国内半导体巨头闻泰科技出手,几次收购后实现100%控股。
这一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00万辆,安世在闻泰加持下产能、利润猛涨,为荷兰带来大量岗位和税收,市场份额也冲到世界第三、中国第一。
不过隐患也随之埋下:为保证经营稳定,中方没调整安世的外籍管理层,后来的麻烦就出在这帮人身上。
从暗箱操作到明抢:荷兰的“快动作”外籍高管担心安世是100%中资,会被美国制裁,于是背着中方找荷兰政府商量。荷兰政府承诺,只要满足四个条件,就给安世“免死金牌”避开制裁,这相当于租客背着房东想卖房子。闻泰科技果断拒绝了这些无理要求。
2024年12月,闻泰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欧洲高管更急了,不停劝说闻泰妥协。2025年9月初,安世开始和这些高管谈解聘,还没谈完,9月29日美国就宣布将安世纳入制裁范围。
随后荷兰动作不断:9月30日冻结安世,10月1日高管提紧急调查申请,下午法院就发禁令,10月12日法庭裁决股权由荷兰人托管、暂停中国CEO职权。不到半个月,百亿美元企业被强占,这在效率低下的欧洲,没有长期谋划根本不可能。
反制不手软:中国的“组合拳”荷兰觉得给闻泰加点价收股份就是“双赢”,但对中方来说这就是明抢。中国的反制迅速且猛烈:
外交部、半导体协会、欧盟商会第一时间声援闻泰;
10月4日商务部发管制公告,禁止安世中国出口相关产品,安世中国随即宣布独立运营;
10月9日出台稀土出口新规,含0.1%中国成分的境外产品出口需审批,荷兰申请会重点研究。
这两招直接让荷兰慌了神。
谁扛不住?中外局势大不同有人说这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但事实并非如此。安世80%的芯片要在东莞完成封装测试,车规级芯片设计不复杂,28纳米或14纳米制程国内能搞定,安世中国整合产业链后能自产自销,虽营收降但能活下去。
可荷兰安世短期找不到足够产能,时间久了市场会被英飞凌、德州仪器和中国品牌抢走。更关键的是,安世是大众、宝马等欧洲车企的核心供应商,而汽车产业占欧洲GDP的8%、有1400万从业人员,车企根本等不起。
到10月20日,欧洲车企已向荷兰政府施压,荷兰只能求和,但中国态度明确:不豁免、不谈判,必须无条件纠正错误。
说到底,没荷兰总部的设计管理,安世中国不出几年就能重回世界头部;但没中国产能,荷兰安世就是空壳子。
现在欧美该明白,原来忍气吞声的中国变了,不再吃欺软怕硬那一套。中国有句老话,朋友来了有美酒,豺狼来了有猎枪,至于选哪条路,全看他们自己——慢慢全世界都会知道,中国的酒香,中国的枪快。
#上头条 聊热点##时事热点头条说##我要上头条##财经##半导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