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10月30日,2025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大会在成都开幕。会上,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沈建忠发布了《2025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成都高新区综合竞争力持续位列第一方阵。报告发布
沈建忠表示,本次调研采取在线问卷填报系统的方式进行数据填报,调研了各园区近3年在产业现状及成果转移转化、研发投入及技术产出、人才、企业、产品、环境、合作等方面共计39项主题的237项数据。
“此次调研通过问卷填报系统,向园区开放434个填报账号,有效完成问卷调查的园区共208个。”沈建忠介绍,其中,国家级高新区112个,国家级经开区80个,省级园区15个,其他园区1个。
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包括产业竞争力、技术竞争力、人才竞争力、合作竞争力、环境竞争力等方面。其中产业竞争力主要反映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实力和研发产出的能力,技术竞争力主要反映园区整体研发投入和研发实力,人才竞争力主要反映园区人才实力和对人才的吸引力,合作竞争力主要反映园区内协同创新能力和对外合作能力,环境竞争力主要反映园区吸引聚集生物医药产业相关资源的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
二级指标包括园区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及增值、研发投入、研发人员等39项指标,根据贡献度和重要性赋予不同权重。沈建忠表示,2022年至2024年,样本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呈现稳步增长。
报告发布
沈建忠介绍,此次研究显示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呈现诸多亮点,首先是生物医药产业基础稳固,发展质量不断提升。2024年样本园区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超过5.5万亿元,占园区总产值的比例为37.09%,呈上升态势。
此外,另一个特点是区域格局优化,产业集聚效应增强。据介绍,生物医药产业空间格局正从“三足鼎立”向“三区协同”深化发展,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核心区域作为核心引擎,带动周边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形成梯度发展、集群联动的良性态势。同时,中西部五省(市)等地区积极发挥资源与成本优势,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展现出稳健的后发潜力,成为产业均衡布局中的重要增长极。
红星新闻记者 王俊峰 摄影报道
编辑 欧鹏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