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31 17:32

闪电评论丨为中国航天“叩问苍穹”注入“齐鲁力量”

10月30日上午,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执行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张陆、武飞、张洪章组成,张陆担任指令长。其中,张洪章入选前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洪章生于山东滨州,200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工系,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东好汉”。

从第一代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的甜美声音,到首个90后航天员宋令东圆梦太空,再到如今张洪章携实验载荷飞向“天宫”的执着,山东航天人接续奋斗成为中国航天事业不可或缺的力量,也见证了山东航天事业正以加速度奔向星辰大海。
大省“挑大梁”,就是要敢于“亮剑苍穹”。从首艘发射船到中国首位“太空教师”。2019年6月,山东烟台海阳海域成功完成我国首次海上火箭发射,拉开了山东商业航天产业的序幕。如今,山东托举“太空快递员”,19次海上发射127颗卫星“打包上天”。王亚平作为中国飞向太空的第一位“80后”航天员,也是站上祖国“最高”讲台的首位“太空教师”。宋令东作为一名“90后”圆梦太空,如今“85后”张洪章即将奔赴太空,完成科研成果。这种热爱与奉献,正是山东航天人最真实的精神写照。
大省“挑大梁”,就是要敢于“破圈”发展。航天技术从“国之重器”走向“普惠之门”,从国家主导到商业力量崛起,让更多航天技术为民生服务。目前,山东商业航天已形成“三核引领、梯度辐射,多点支撑、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烟台聚焦海上发射、火箭制造、卫星研发、航天文旅等,已形成“天上有星、陆上有箭、海上有船、空中有网”的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济南主攻液体火箭制造、试验以及卫星研发应用;青岛则侧重测控服务与海洋遥感应用,已形成覆盖国家重大工程与商业星座运营的完整测控能力。山东的商业火箭发动机试验设施规模与能力居全国首位,在济南、烟台、泰安、德州4市建成9个试车台、12个试验工位,为全国商业火箭技术迭代、批量生产、高频发射、安全飞行提供了坚实支撑。
大省“挑大梁”,就是要勇于自立自强。从航天员到载荷专家,山东不仅为中国航天事业输送了王亚平、张洪章等优秀航天员,更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航天科技人才,为中国航天事业自立自强、自主创新贡献了“齐鲁力量”。在科研道路上,张洪章曾在导师指导下对一种依赖进口、成本极高的关键材料实现膜材料结构和性能优化。正是怀着“做国家需要的事,做国家需要的人”的信念,他参加了我国第三批航天员选拔,成为4位入选的载荷专家之一。作为载荷专家,他负责空间站科研实验,并将自己设计的实验带入太空。张洪章说:“‘天上’人做‘天下’事,‘天上’事靠‘天下’人”。这不仅道出了航天系统的庞大与复杂,需要天地一心的默契配合,更暗藏着他科研报国的热忱。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一号”,55年的时空跨越中,山东航天人用实干与创新,在中国航天史上刻下了鲜明的齐鲁印记。当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刺破夜空,不仅搭载着三位航天员的梦想,更承载着山东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的精神基因。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这便是对山东航天精神最生动的诠释。(文/李瑞强)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闪电评论丨为中国航天“叩问苍穹”注入“齐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