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CEO|星际荣耀彭小波:技术破局一年可期,剑指未来“中国版SpaceX”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的这句名言,早已刻进星际荣耀航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小波的职业生命里。从航天一院的科研人员到民营航天创业者,超20年的深耕中,他带领团队创下中国民营航天首个入轨纪录、实现可重复火箭技术突破。在10月28日金融街论坛的采访中,彭小波向大众新闻记者勾勒出更清晰的蓝图:“一年左右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未来要形成‘美国有SpaceX,中国有星际荣耀’的格局。”而这一切的底气,正来自技术积累与政策东风的双重加持。
全国产业布局中山东海阳不可或缺
仰望星空的种子,早在彭小波的童年就已生根。“儿时总好奇夜空中移动的卫星,大学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后,才算真正踏入航天之门。”毕业后,他进入由钱学森奠基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在这片中国航天发祥地锤炼多年,让“星辰大海”从梦想变为毕生事业的坐标。
2016年星际荣耀成立时,国内商业航天尚处萌芽期,仅有三四家企业摸索前行,而彭小波坚信:“只要人类还在地球上生存,这个行业就会永远存在,星辰大海永远是人类的一个追求和目标。”
这份信念支撑着团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最引以为傲的有两个关键节点。”彭小波的语气中带着自豪,2019 年7月,双曲线一号遥一火箭成功入轨,让星际荣耀成为国内首家实现民营运载火箭入轨的企业;2023年11月至 12月,双曲线二号验证火箭两次完成垂直起降试验,标志着中国在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上迈出关键一步。短短3年实现“零的突破”,背后是对技术路线的坚定选择——从创立之初,星际荣耀就将“液氧甲烷发动机重复使用岸边发射海上回收”作为核心方向,这也构成了企业独特的护城河。
在星际荣耀的全国产业布局中,山东海阳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我们不少火箭产品都在海阳生产,下一发待发射的产品也会在当地完成总装。”谈及海阳,彭小波的话语里满是认可,他清晰记得,10月2日自己专门在海阳待了三天,深入考察基地建设与生产进度,“那个地方建得真不错,不管是商业航天的整体规模还是布局,都让人眼前一亮。”
这份认可并非偶然。作为国内唯一的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母港,海阳东方航天港布局了海上发射技术区、发射回收试验区、液体动力试验区、星箭制造区、空天信息服务区、航天文旅区、生活服务区等功能区块,形成了“海陆联动、制发一体、出厂发射、回收复用”能力,将火箭发射全流程压缩在6公里半径内,可实现火箭出厂-转运-上船“2小时快速响应”,大幅降低成本、提高响应速度。
政策东风吹暖赛道
“今年6月18日是个关键节点。”彭小波清晰记得,证监会将商业航天纳入科创板1+6改革范畴,允许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这让长期受困于资金压力的行业看到了新希望。作为国内较早启动上市辅导的民营航天企业,星际荣耀已在2025年10月披露其第21期辅导进展,而彭小波更看重政策背后的深层意义:“这体现了金融对硬科技的支持,也让更多耐性资本愿意关注这个长周期赛道。”
在他看来,政策利好还在持续叠加。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首次将航天强国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即将启动的 “十五五”规划更是首次明确纳入航空航天产业。“过去航天强国是行业内的目标,现在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力度和实现速度必将大幅提升。”彭小波坦言,虽然与SpaceX仍有差距,但国家战略的牵引让他充满信心:“中国能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实现赶超,商业航天也能出现像DeepSeek这样的黑马。”
当前,团队正全力攻关双曲线三号中大型可重复使用火箭,这款对标SpaceX猎鹰9的产品,承载着“首飞即入轨+ 海上回收”的目标。“国内垣信、星网等企业的星座发射需求巨大,发射端的技术瓶颈必须尽快突破。”彭小波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一年左右就能突破核心技术瓶颈”。
谈及未来,彭小波的规划既脚踏实地又志存高远,更直面普通大众的生活与工作变迁。“航天看似遥远,其实是能深度融入日常的基础行业,技术突破会给每个人的生活带来切实改变。”他举例说,现在大家依赖地面基站通讯,去野外穿越、偏远地区时手机常没信号,未来互联网星座建成后,全球任何角落都能实现5G、6G高速畅通;如今中国到欧洲、美国的洲际航班要飞十几个小时,等航天技术在跨洲际旅行领域成熟后,火箭类飞行器能把时间压缩到几十分钟,真正拉近全球距离。
而随着进入空间的成本持续降低,更多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彭小波提到,除了已被关注的太空旅游,太空制药会因太空微重力环境突破地面技术瓶颈,生产出更高效的药物;国际上规划的“天基算力中心”也将落地,把算力设备更多部署到太空。“这些不只是设想,而是会随着商业火箭技术成熟逐步落地的场景。”
“技术上,2到3年内让火箭性能实现质的飞跃;市场上,深耕东南亚、南美、非洲等国际市场。”在彭小波眼中,这些目标的实现,将让商业航天真正赋能千行百业。“国家把商业航天列为新质生产力,我们要做的就是集中力量突破技术,未来在国际上提起商业航天,能自豪地说‘美国有SpaceX,中国有星际荣耀’。”
(大众新闻记者 刘玉凡 董婉婉 张锡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