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1-3 11:20

尚达曼演讲引争议:新加坡砸钱搞淡水自给,中国芯片自主就是错?

最近看国际上的事,发现新加坡有点让人看不懂,新加坡总统尚达曼在10月16号,跑到美国华盛顿的IMF总部发表演讲,对着中国说的话就变味了。
他说中国别搞“完全自给自足”,还把咱们说的“自力更生”扭曲成“关起门来自己过”,劝咱们放弃核心领域的自主能力。

转过头来新加坡的淡水,自己产的还不到一半,基本靠从外面买,所以他们特别着急,早就定了目标,要到2061年实现淡水完全自给自足,又是搞海水淡化,又是建雨水回收系统,砸了不少钱,就怕哪天别人断了他们的水,那可是要了命的。
这就有点矛盾了啊,淡水是新加坡的命根子,他们拼了命也要攥在自己手里,这咱能理解;可芯片、科技、粮食、能源这些,对中国来说不也是命根子吗?咱们想把这些掌握在自己手里,咋就成了“落后”“不开化”了?​

生存这事,咋还搞两套标准?这几年美国对中国干的事大家都看在眼里,从2018年打贸易战开始,美国就卡中国的脖子,华为、中兴这些企业,想要个芯片都难,连港口通关都找茬,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不自己搞研发、不自力更生,难道等着被别人掐住喉咙?​
新加坡自己把淡水安全看得比啥都重,却劝中国别重视自己的核心安全,这种“我能做,你不能做”的双标,实在说不过去。​

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过日子都得先保住自己的生存底线,你不能因为自己需要安全感,就不让别人也求个安稳。
新加坡这么做,说到底还是怕得罪美国,想靠着美国继续过日子,可也不能为了抱大腿,就不顾事实,对中国指手画脚。​

为啥中国非得自己干?看看过去就懂了中国现在这么坚持“自力更生”,不是没事找事,是过去的苦日子教会我们的,尚达曼在演讲里压根没提这段历史,可这段历史恰恰是最关键的。​
早在上个世纪,美国带头搞了个“巴黎统筹委员会”,专门针对中国,列了500种东西不让卖给中国。
小到天然橡胶这种基础材料,大到光刻机、高端芯片这种高科技产品,全在禁运名单里,他们就是想把中国的路堵死,让咱们没法发展工业,永远跟在他们后面。

那时候中国没别的办法,只能自己硬扛,别人不给技术,咱们就自己研发,别人不卖设备,咱们就自己造。
从“两弹一星”打破美国的核垄断,到慢慢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每一步都走得特别难,可也正是因为这么拼,中国才没被卡脖子卡死,才有了今天的底气。​
所以说,中国的“自力更生”从来不是主动想关起门,是被别人逼得没办法,可尚达曼不管这些,还说中国这么做是“落后的经济状态”。

这就有点不讲理了,他咋不说说西方是靠抢、靠垄断才先富起来的?现在西方还想故技重施,不让中国搞高科技,新加坡跟着帮腔,想让中国只甘心做“世界工厂”,给他们生产便宜东西,却不能碰高端产业,这不是欺负人吗?​
而且新加坡也不是就这一次这么说,之前《联合早报》还质疑北极航线的安全和环保问题,发展部部长徐芳达也出来说,中国在关税战里别“以牙还牙”,这些话串起来看,就是一套组合拳,想让中国别反抗,乖乖接受西方制定的规则。​
但他们忘了,中国吃过一次亏,就不会再吃第二次,过去那么难的日子都熬过来了,现在更不可能放弃自主发展的权利,历史早就告诉我们,靠别人不如靠自己,别人给的始终是暂时的,自己掌握的才是永远的。​

现在的世界变了,老思路不管用了现在的世界早就不是以前那样,美国一家说了算的时代过去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崛起,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多极化”,可新加坡好像还没适应这个变化,还想着靠美国过日子,这种思路早就跟不上趟了。​
新加坡一直都是在大国之间来回找靠山,谁强就跟谁走,他们理解的“多边主义”,其实是希望美国能一直当老大,维持现有的秩序,怕美国要是不行了,没人给他们撑腰。
所以尚达曼才会劝中国别挑战美国,别搞创新,就安安稳稳做产业链的低端,可现在的世界早就不是这样了,新兴国家越来越多,大家都想有话语权,不想再听美国一家指挥。

中国说的“多边主义”,是希望大家平等相待,谁也别欺负谁,一起把国际秩序搞好,让每个国家都有发展的机会。​
中国坚持自力更生,也不是说不跟别人合作了,咱们该开放还是开放,该合作还是合作,只是在核心领域,必须自己说了算,不能再让人卡脖子。
可新加坡就是看不清这个趋势,还把希望寄托在美国身上,花心思在国际上对中国说三道四,却忘了自己还有个大问题没解决,2061年要实现淡水完全自给自足,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研发技术。与其在别人的事上瞎操心,不如先把自己的淡水问题解决好。​
中国对新加坡一直挺友好的,毕竟都是华人社会,有不少共同语言,但友好不代表可以无底线包容,中国的核心利益绝不能让步。
未来中国还是会坚持“自己干+跟人合作”两条腿走路,既保障自己的安全,也跟其他国家一起发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尚达曼演讲引争议:新加坡砸钱搞淡水自给,中国芯片自主就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