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1-4 02:16

中国买油,全球涨价,谁在背后调价?


2025年10月国际油价跌到五年最低点,大家都减少购买,但中国继续大量采购原油,每天进口量超过1100万桶,其中100万桶直接存入国家储备库,这部分增量占全球新增库存的九成,结果油价没有进一步下跌,而是稳定在65美元左右,产油国看到这种情况就维持原有产量,因为中国的大宗采购形成了市场支撑,原本市场遵循低价多买的规律,现在转变为中国的采购规模直接影响油价走势。

这事听着简单,其实背后有三根支柱撑着,首先是法律要求推动的,2025年新《能源法》实施后,企业不能随意决定是否储备石油,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执行,国有企业和地方炼油厂都需要完成储备任务,全国石油储罐容量达到20亿桶,目前只使用了六成左右,还在继续扩建,其次是担心供应中断,中国进口的石油中,两成来自俄罗斯和伊朗,这些地区经常发生冲突,美国也时不时施加制裁,石油供应可能随时中断,储备石油不是为了节省开支,而是为了在突发情况下保持稳定,最后是资金安全考虑,美元汇率不太稳定,美国国债利息也波动较大,将资金转换为原油这种实物资产,让人更安心,石油现在不仅是燃料,更像是一种硬通货,用来对冲金融市场的风险。

有人计算过,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可以维持一百八十天,这意味着即使没有进口石油,国内工厂、汽车和发电厂也能正常运转半年,这个时间比国际通行的九十天标准要长,而且储备量还在增加,做到这一点不只是靠购买石油,它还与粮食储备、电动车推广、液化天然气码头扩建等措施一起,形成一套保障体系,可以说国家正在默默构建安全防护,动静不大但实际投入不少。

看看其他国家的情况,美国页岩油企业被投资方严格约束着,不敢随意扩大生产,欧洲忙着推进碳中和目标,连新建油田的计划都不敢提出来,只有中国借助法律手段和地缘战略考量,依靠国家力量把能源供给搞起来,现在产油国组织开会之前,先要观察中国储油罐的库存水平,产油国组织的决议越来越失去作用,真正的决定权已经握在中国手里。

没有人公开说明这些储备和台海或南海局势有关联,但时间点确实有些巧合,全球供应链正在重组,世界格局也在变化,中国选择在油价最低的时候大量增加石油储备,不发布声明,也不宣传口号,只是把油罐不断加高,这种做法比发表多少声明都更有效果,油罐不会说话,但它们的存在本身就让别人需要认真考虑,我认为这种方式很聪明,不需要打仗,不需要谈判,直接用实际存在告诉对方:中国已经做好了准备,其他各方可以自己判断。

现在国际油价的走势,已经不是中东国家能够决定,也不是华尔街能够掌控,而是中国的采购计划在引导市场,市场的反应非常迅速,所有人都明白该关注哪个方向,中国并没有对外宣称要当领导者,但储油罐积累多了,自然有人开始跟着中国的步伐走,这件事很有意思,表面上是购买石油的行为,实际上却逐渐转变成权力的转移,你说这是纯粹的经济活动,我认为这更像是一种战略安排,只不过包装得格外低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买油,全球涨价,谁在背后调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