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1-4 08:49

美的狂赚385亿遥遥领先,海尔紧追其后,格力却被小米逼到墙角?

文 | 青茶
前言2024年的家电市场表面平静,曾经并肩而行的“三巨头”美的、海尔、格力,如今走出了完全不同的轨迹。
美的利润高达385亿元,海尔高端战略成效显著,而格力则显焦虑与滞后。
智能化与全球化成为竞争新战场,谁才能真正称霸中国家电行业?

美的过去几年,美的集团几乎成了家电行业的“增长样板”。
2024年,美的营收高达4091亿元,净利润385亿元,同比增长14.3%,这是它历史上最亮眼的一年。
与很多企业陷入消费疲软不同,美的却逆势上涨,这背后不是运气,而是彻底的结构转型。

美的不再只是一个“卖空调、卖洗衣机”的公司,而是逐渐变成了一个科技型制造集团。
它在2024年的研发投入超过160亿元,这笔钱投入到了智能家电、机器人、工业自动化等新领域。
从美的发布的智能空调到智能冰箱,再到自动烹饪系统,几乎每一款产品都开始带有AI功能。
这种改变让美的的利润率比以往更高,因为它卖的不是家电,而是“生活解决方案”。

而最关键的,是美的对“全球化”的重新定义。
早年中国企业出海,靠的是低价出口、代工模式;如今的美的,则是靠品牌立足。
它在马来西亚、沙特、智利、泰国等国家建厂,不再依赖国内出口,而是直接本地化生产。
本地市场调研、本地供应链、本地人才培训,这一整套模式让美的的产品真正“落地”。
以泰国为例,美的根据热带气候重新设计压缩机结构,不仅提升了能效,还夺下了市场第二的位置。

更有意思的是,美的的海外工厂已经开始同步技术升级。
以往国内工厂研发一代、国外工厂生产上一代的局面被彻底打破,如今所有工厂共享数据、同步改进。
马来西亚的冰箱工厂,就是在国内实验室数据的支持下进行快速调整的,仅用三个月就将冷却系统效率提升了12%。
这种效率,连外企都难以企及。

美的的转型还体现在供应链上。它不再单纯依靠规模取胜,而是靠算法、靠数字化调度。
工厂里的机器人比例越来越高,智能检测系统取代人工质检,节省了近20%的运营成本。
最重要的是,美的已经不再害怕市场波动。
即使国内消费放缓,海外和新业务的增长依然能托起业绩。
如今的美的,早已不是一个单一的制造商,而是一家全球智能制造生态的巨头。

海尔海尔智家的增长看起来不如美的那样惊艳,但却稳健得可怕。
2024年,海尔实现营收2859亿元,净利润187亿元,同比增长12.9%。
它的成功秘诀不是“快”,而是“准”。精准地抓住高端与年轻两类人群,让每个品牌都找到自己的舞台。
海尔的高端品牌卡萨帝,可以说是国内家电高端化的代表。

过去消费者买冰箱看容量、看外观,如今卡萨帝的AI冰箱能监测食材新鲜度、判断食物过期时间、甚至提供健康饮食建议。
这不是噱头,而是科技真正融入生活。
2024年,卡萨帝的高端家电市场份额提升至42%,成为高收入群体的首选。
与此同时,海尔没有放弃大众市场。
Leader品牌的“三筒洗衣机”在年轻人中大火,主打“衣物分区清洗”,既干净又省心。
上线预售后,短短两周预定量超过8万台。

这款产品的成功,不仅因为价格亲民,更因为它击中了年轻群体“懒人经济”的痛点,能自动判断衣量、自动配洗涤剂、甚至能手机远程操作。
海尔清楚:年轻人不追求最便宜的,而是追求“方便”和“新鲜感”。
海尔的厉害之处,还在于它的“全球策略”。
与早期的贴牌代工不同,如今海尔的海外工厂完全实现自主品牌生产。
美国、意大利、印度、越南……七大工厂实现本地化生产和销售。

尤其在欧洲市场,卡萨帝冰箱和空调已经进入中高端超市渠道,与西门子、博世同台竞争。
更值得注意的是,海尔非常擅长“快速反应”。
一个典型案例是Leader品牌的研发节奏。从市场趋势分析到产品上市,只用了不到6个月。
海尔通过大数据预测消费趋势,提前准备供应链,一旦市场变化就能迅速调整。
这种灵活的组织能力,让海尔在消费疲软的大环境下,依然保持两位数增长。

如果说美的是靠体系在跑,海尔就是靠精度在赢。
它不像美的那样铺得广,而是更注重品牌的长期积累。
海尔的核心逻辑是“品牌分层+智能体验”,卡萨帝代表高端品质,Leader代表生活方式,两者互不干扰,却相互补充。
正是这种平衡,让海尔在全球竞争中占据稳固位置。

格力如果说美的和海尔在不断往前冲,那么格力电器则更像在原地打转。
2024年格力的营收为1900亿元,同比下降7.3%,虽然净利润仍达322亿元,同比增长10.9%,但结构问题已经非常明显,超过八成的收入来自空调。
格力的技术实力无可置疑,变频控制、压缩机能效仍是行业标杆。

但问题在于,市场格局早已变了。
如今的消费者,买空调不只看性能,还看外观、看智能体验、看品牌调性。
格力过去那种“我专业所以你信我”的逻辑,正在被削弱。
小米、华为等新势力入局后,格力的份额被一点点蚕食。
2024年小米空调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14.3%,仅比格力的18.5%低几个百分点。

小米的崛起,彻底打乱了格力的节奏。
小米空调主打“性价比+生态连接”,能与米家系统互联,这让年轻消费者几乎无缝接受。
而格力虽然推出“玫瑰空调”试图高端化,却因外观设计和定价问题备受争议。
格力手机业务也早早折戟,反而暴露了其在多元化上的短板。
董明珠曾强调“格力只做最好的空调”,这种专注值得尊敬,但市场变化并不会等待。

2025年上半年,格力营收973亿元,净利润144亿元,仅微增2%,而小米空调增长54%,线下门店激增到1.6万家,甚至计划再开5000家。
格力的渠道优势,正在被一点点吞噬。
另一个隐忧,是格力的海外业务仍停留在“创汇”阶段。
它的出口模式以代工为主,缺乏自主品牌的影响力。
而美的、海尔已经在海外布局本地化生产,格力仍依赖国内工厂出口,导致在关税壁垒和运输成本上都处于劣势。

格力并非没有机会。它的技术底子厚、品质口碑好,只是需要更快地走出“空调舒适圈”。
未来的赢家,不是卖得最多的那个,而是最懂用户、最敢变革的那个。
中国家电行业的新战场,已经不在商场货架上,而在每一个智能家庭、每一个全球市场的终端里。
谁能掌握未来的节奏,谁才配得上“家电之王”的称号。

结语三巨头的差距,已经不仅是利润数字的差距,更是时代适应力的差距。
美的在全球化和智能化上领先一步,海尔用高端化与品牌分层稳扎稳打,而格力则在单一结构中徘徊。
市场不会等待任何人,当小米等新势力搅动格局,家电行业的“老剧本”已经彻底翻篇。
未来的家电,不只是电器,而是“智能系统”的一部分。
美的在智能家居布局已成体系,海尔的场景化体验正被年轻人接受,而格力还在强调压缩机的稳定性。
技术领先不再等于市场领先,格力如果不能尽快在智能家居、海外品牌化上突围,可能真的会被时代甩在后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的狂赚385亿遥遥领先,海尔紧追其后,格力却被小米逼到墙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