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1-4 19:58

光刻机巨头开始慌了,中国造不成光刻机,但是要造一个光刻工厂!


说起光刻机这玩意儿,半导体行业里谁都知道它是核心中的核心。荷兰的ASML公司基本上垄断了高端市场,尤其是那些能做5纳米以下芯片的极紫外线设备。过去几年,中国市场一直是ASML的大金主,2024年从中国赚的钱占了他们总销售额的49%。那时候,中国企业为了避开越来越严的出口管制,大量囤货买设备,结果让ASML的收入蹭蹭上涨。

可现在情况变了,2025年10月15日ASML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他们总净销售额是75亿欧元,净收入21亿欧元,看起来还行,但他们自己说,全年总销售额预计增长15%,达到320亿到350亿欧元左右。中国市场的贡献呢?从原来的高点直接降到20%以下。这事儿让ASML高层有点坐不住了,他们在财报会上直言,2026年中国销售会大幅下滑,虽然总收入不会比2025年低,但这信号已经够明显了。中国采购量下来了,巨头开始觉得压力山大。

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因为国际上的那些管制。美国和荷兰政府从2023年开始就加强出口限制,美国商务部把一大批中国企业扔进实体清单,荷兰也跟进,从2025年4月1日起收紧对半导体设备的出口。ASML没法卖最先进的极紫外线机器给中国,那些高数值孔径的设备直接被卡住。中国企业被逼得没法子,只能转向自己搞。ASML的首席执行官在会上提到,中国本土能力在提升,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订单。2024年中国从ASML买了超过700亿元的设备,现在库存够用,本土供应商开始顶上。北方华创在刻蚀领域已经取代了不少进口份额,中国半导体制造的投资在2025年预计达到380亿美元,继续全球领先。这不光是钱的问题,更是供应链在重塑。ASML的股价在财报出来后有点波动,投资者担心中国独立后,市场格局会变。

中国在光刻机上确实起步晚,技术积累不如欧美日韩。高端极紫外线光刻机需要极高的精度,光源、镜头、真空环境哪一项都得顶尖。ASML花了二三十年才搞定,中国想短时间复制太难了。2025年,中国最先进的还是深紫外线设备,能做到28纳米左右,和国际5纳米量产比,还有差距。举个例子,上海微电子在2025年上半年验证了28纳米浸没式深紫外线设备,但极紫外线还在预研阶段。复旦大学搞的无掩膜直写系统,精度0.4微米,适合特定芯片,但不是主流。浙江的一些企业试了电子束技术,线宽8纳米,精度0.6纳米,这些都是小步前进。说白了,中国造不成一台完整的顶级光刻机,不是没努力,而是技术壁垒太高。国际封锁让关键部件进不来,美国禁止卖激光源和光学组件,项目经常延误。

不过,中国没坐以待毙,转而建光刻工厂,这思路挺务实的。不是一头扎进造一台机器,而是建整个生态系统。中央政府通过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第三期,砸了3440亿元进去,这笔钱相当于ASML三年总营收。资金主要用于本土研发和工厂建设。上海微电子、中科院光电所这些机构成了国家队,从光源到光学系统一步步攻关。上海光机所的光源系统能量转换效率到了3.42%,离国际5.5%还有点距离,但已经在进步。长春光机所负责镜头设计,清华大学做双工件台,华为管系统集成。在东莞的工厂,华为从2025年3月开始测试基于激光诱导放电等离子体的极紫外线样机,这避开了部分专利。工厂建设同步推进,计划第三季度试生产。工程师们得处理振动控制、真空环境、光路对准这些细节,每一步都测得准准的,避免尘埃干扰。

这过程可没那么顺。2025年8月,中国发货了第一台纳米压印光刻机,这是本土化的一个里程碑。AMIES公司宣布发了500台步进光刻机,占国内市场90%。但高端的极紫外线还是卡壳。报道说,有中国企业试着逆向工程ASML的深紫外线机器,拆开研究后组不回去,还得求ASML帮忙修。这事儿挺尴尬的,暴露了技术差距。但也说明中国在试各种路子,不光靠正向研发,还想从现有设备学点东西。国际上,美国国会一个委员会在2025年10月8日发报告,批评ASML和应用材料公司对中国销售太多,说这帮了中国半导体发展。结果ASML股价跌了,应用材料也跟着遭殃。这反映出地缘因素在搅局,ASML得在欧洲和美国加大投资,分散风险。

中国建工厂的策略其实挺接地气的。不是追求一步到位,而是先稳住中低端,再往上爬。2025年,中国半导体产能扩张,本土化率从20%升到45%。中芯国际这些企业逐步换国产设备,产业链自给率上来了。极紫外线样机目标是2026年小规模量产,虽然和国际差距大,但缩小了。北方华创在沉积领域取代进口,中芯国际用本土设备做28纳米芯片,良率跟国外差不多。华为在东莞的设施不光测试部件,还建生产线,预计2026年出成果。这不光是机器的问题,还涉及人才和供应链。中国有300多家公司在搞先进光刻研发,从2025年的先进光刻大会上看,进展挺多。电子束和纳米压印这些替代技术在发力,虽然不是极紫外线,但能补位。

ASML那边呢?他们2025年第三季度订单强劲,主要是AI需求拉动,台积电和英特尔这些客户下单多。但中国需求疲软,让他们警觉。公司维持全年15%增长,但强调中国销售降幅大。分析师说,这事儿显示供应链脆弱,中国投资规模大,几年内可能挑战格局。金曼 Sachs的报告称,语气有点混杂,一方面AI好,一方面中国降。ASML的首席财务官指出,中国客户转成熟节点设备,本土供应商抢份额。2025年上半年,中国订单下滑30%,库存撑着生产线。这让ASML开始审视东方挑战。

长远看,中国建工厂的路子在积累经验。2025年,中国半导体投资领跑全球,工厂从东莞到上海遍地开花。极紫外线虽难,但通过大基金支持,团队在攻关。国际管制持续,美国扩展实体清单,荷兰拒卖光学组件。但中国没退缩,阶段成果出来了。28纳米设备进生产线,电子束技术精度提高。这些小胜让本土企业有底气。中芯国际替换设备,推动独立。ASML市场份额从36%降到27%,竞争加剧。中国通过这些努力,奠定基础,在科技领域展现潜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光刻机巨头开始慌了,中国造不成光刻机,但是要造一个光刻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