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支付宝、微信上的保险这么便宜?互联网保险靠谱吗?
无数朋友经常跑来问:为什么支付宝、微信上的保险可以这么便宜?靠不靠谱啊?
好,今天我就和大家聊一聊这个问题!
网上的保险靠谱吗?
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网上的保险也很靠谱!
我们的国足不进球,只做足球的搬运工;
支付宝的蚂蚁保险,微信上的微保也是如此,不生产保险,只做保险的搬运工。
人家保险公司可不是傻子,自然懂得将保险放在支付宝、微信等网络平台销售;
既可以省下更多成本,也能享受到巨无霸级别的流量。
所以,我们在网上买的保险,也是由保险公司合法承保,是安全可靠的。
如果对互联网保险的接受度比较高,也不用太局限于支付宝、微信的保险,市面上还有很多保障优秀的产品。
我整理了【2025 高性价比互联网保险精选】,大家不妨多方对比,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点击【保险严选】,即可免费咨询。
如果你对一份保险的真实性存疑,我教你两个验真的方法:
1、买前验真
登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官网,就能查到保险产品的备案信息。
操作步骤:金融局官网 → 在线服务 → 人身/财产备案产品查询
但这里要注意,很多产品的销售名称和条款名称不一致,查询时就得按条款名称来。
比如支付宝上的好医保长期医疗,条款上名称是个人住院医疗,就得搜这个:
不过,并不是所有产品都会及时更新到官网上;
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咨询保险公司,别在知乎上问人了。
2、买后验真
在投保互联网保险,一般只会有电子保单。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一条规定:数据电文是合同合法的表现形式之一。
所以电子保单和纸质保单,是有同样的法律效力。
实在不放心,你也可以客服申请邮寄纸质保单。
对于电子保单的验真,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官方途径:
● 官方客服
● 官方网站
● 官方微信
● 官方APP
当然,最简单直接的方法,还是拨打保险公司客服热线,把身份证号和保单号报给客服,由人工客服来帮我们验真。
为什么网上保险这么便宜?
解决了安全性问题后,再来回答大家最关心的一点:
既然没分别,凭什么你网上的保险这么便宜?是不是偷工减料?
网络是放大镜,网上的保险一直被我这种卖保险的人紧紧盯着;
啧啧,如果有什么重大缺陷,不出一天,名声就会被骂臭了。
相比之下,线下保险有小动作的可能性反而会......
在线上和线下的保险中,价格对比最强烈的就是重疾险,下文我就以重疾险为例。
绝大部分小白之所以觉得网上保险和线下重疾险价格天差地别,
是因为搞不懂一年期重疾险和长期重疾险,重疾险不同保障期限、身故责任的区别!
买保险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是从品牌、价格去断定产品的好坏,
如果希望买对保险不踩坑,建议你可以了解更多保险避坑指南,拿不准的话,直接戳【保险严选】,找我免费咨询。
一年期重疾和长期重疾
不明白一年期重疾和长期重疾区别的朋友,会严重到怀疑人生:
为什么支付宝的重疾险一年两三百,在线下买却要一万几,还有王法吗?还有天理吗?
一年只需要两三百的,这种只会是一年期重疾险!
一年期重疾,买一年就只会保一年;
长期重疾,通常交 20 年或 30 年,就可以保障到 70 岁、 80 岁或者终身。
这两者保障内容不一定有分别,但我并不建议买一年期重疾!
因为相比于长期重疾,一年期重疾会有两个严重缺陷:续保不稳定、整体保费更贵。
1、续保不稳定
一年期重疾买一年只保一年,但万一下一年这款产品下架了呢?
市场这么大,我换一款产品不行吗?
可以!但如果这一年,我们有了高血压、糖尿病、乙肝什么的慢性病,这就会严重影响我们下一年买保险了。
而长期重疾,一旦买上了,就确保了长期的保障。
2、整体保费更贵
是的,你没看错,一年期重疾其实价格没有优势。
一年期重疾采用的是自然费率,你现在是一个 20 多的俊后生,自然一年两三百就可以了;
但再过一段时间,保费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急剧飙高!
而长期重疾采用均衡费率,将长期风险成本平均分摊到每一年,每年保费都是固定的。
我以某款一年期重疾和长期重疾对比,两者保障内容相差无几,且看保费差距:
可以看到:
● 46 岁:一年期重疾险的每年保费已经比长期重疾险要贵了。
● 57 岁:一年期重疾险的总保费开始超过长期重疾险。
● 70 岁:一年期的保险,已是长期险保费的一倍。
所以一年期保险是绝对不适合作为长期保障的,
除非你是预算极其有限的年轻人,否则我都不会推荐此类保险。
线上重疾险成本更低
即使保障期限大家都相同,线上重疾险的价格普遍也会比线下的更低。
因为线上重疾险不仅附加成本能够进一步压缩,而且保障责任可以自由可选。
大师兄就拿 2 款产品对比:
可以看到,同样的年龄和缴费时间,线上重疾险的保障更胜一筹,保费也便宜了 46%。
都是重疾险,怎么放在网上卖,价格就这么便宜?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 成本低:没有代理人队伍,人力成本低;而且场地租赁、广告等固定成本支出比较少。
● 价格竞争:大部分互联网保险公司,不像平安国寿那样“名头响亮”,这时用产品说话,拿价格当筹码,就成了打开市场的最佳选择。
● 产品形态灵活:相比线下重疾险普遍“保终身+捆绑身故责任”的形态,线上产品可自选保障期限、可选身故责任、交费时间也更长。
话虽这么说,但很多朋友都担心“便宜没好货”——网上买的重疾险,理赔会不会有问题?保单会不会不安全?
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1、网上买重疾险,理赔靠谱吗?
在2023年保险理赔年报分析中,大师兄详细分析了 72 家保险公司的理赔数据。
有数据就有真相。可以看到,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公司,各家保险公司的理赔差异并不大。
更何况,即便是平安、人保、国寿这种线下公司,也会推出互联网重疾险。
之前大师兄也遇到过一些客户,觉得重疾险看不见摸不着,要是在网上投保,万一以后出险也找不到实体店,保险公司到时候会不会“翻脸不认账”?
其实,重疾险的本质就是一纸合同,赔不赔、赔多少,都在合同条款里。
只要符合理赔条件,就不用担心不赔。
而且,保险公司也并不会因为我们买的是互联网重疾产品,在理赔时会差异对待。
2、网上买的重疾险,安全吗?
在国内,保险公司在成立、经营、破产等各方面,都有极其严格的监管。
无论是线下公司还是互联网保险公司都一样。
可以看到,保险公司的“一生”,是要经历重重监管的。
● 成立时:注册资金至少要 2 个亿,而且股东在 3 年内不能有亏损。
● 经营过程中:会有偿付能力监管,资金运用监管、再保险机制等八大机制,帮我们监督这些保险公司有好好地经营。
● 濒临破产时:保险保障基金会“施以援手”,或者将保单转让给其他保险公司,最大程度保证我们的保单利益不受影响。
所以呢,大师兄劝大家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线上重疾险”,因为无论线上线下,保单的安全性都有保障的。
毕竟,还有金融总局这位“大腕儿”在背后给咱们撑腰呢不是?
网上买重疾险,应该怎么选?
第一部分也说到,网上的重疾险产品,普遍都很灵活,有些保障可以自由选择要不要附加。
但具体应该怎么选呢?我帮大家整理了一份挑选指南,准保你看完就会。
表格看起来有些复杂,别担心,大师兄下面就挑几个四星五星的,给大家简单分析一下。
1、保额越高越好
买保险就是买保额,保额太低还不如不买。
保额决定了出险能得到多少赔偿,同样是得了癌症,A 获赔 100 万,B 获赔 10 万,对于治疗手段和康复信心,简直有天壤之别。
所以,我建议大家买重疾险,最少 30 万保额,一线城市不低于 50 万。如果你的经济条件不错,只要在预算范围内,保额越高越好。
2、保障期限越久越好
保障期限,就相当于食品保质期,当然越久越好,例如保终身的肯定比保到70岁更优。
不过,保障越久,保险公司承担的风险越高,重疾险的保费自然会更高。
比如原来的达尔文6号, 30 岁男性买 50 万保额,30 年交费,不附加可选保障,保终身的价格比保到 70 岁的贵了 39%。
因此,到底保多久,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而定。
如果预算充足,直接保终身,保障时间更长;如果手头真的不太宽裕,先保到 70 岁,后面有条件了再加保。
3、癌症二次赔,这样挑选保障更好
治疗癌症,有 5 年生存率一说,只要 5 年内没复发,一般便可以认为「临床治愈」。
所以,间隔期越长(比如5年),获得二次赔付的概率就越小;
而如果熬过了 5 年,这项保障的用处也就不大了……我们选产品时,要特别注意这个赔付条件。
如果首次重疾是癌症,二次复发间隔期最好为 3 年,如果首次重疾不是癌症,二次是癌症的话,最好间隔 180 天,并且二次赔付的比例越高越好。
4、心脑血管疾病二次赔,这样挑会更好
目前只有部分重疾险产品有心脑血管二次赔,除了要关注间隔期外,还要注意病种数量、疾病类型等条件:
显然,心脑血管二次赔的间隔期,也是越短越好。
心脑血管疾病二次复发的间隔期,最好为 1 年;如果首次重疾是其他疾病,二次为心脑血管疾病,间隔 180 天会比较好,赔付比例同样要高于 100% 保额。
其次,关于二次赔的限制条件,有的产品会要求第二次心脑血管疾病为“新发”或同种疾病,要求比较严苛,因此最好选不额外限制赔付条件的产品。
写在最后
很多朋友会纠结互联网保险会不会理赔更难,其实这点没有任何数据支持。
很简单的逻辑,对于保险公司来说;
你这份保险在哪里买,谁的手上买,是电子保单还是纸质保单都没有任何分别,用得着区别对待吗?
在线下买,可以找代理人帮忙理赔更方便?
确实多少都会有点,但前提是那时候他还没离职.....
不过互联网虽好,但如果你对保险只是一知半解,建议谨慎自主投保;
保险毕竟复杂,在网上买时,所有的条款需要我们自主去阅读,如果你没有搞清楚就仓促下手,踩坑的概率可不小。
要是你不知道从何入手,想找专业人士指导分析,直接 戳【保险严选】 ,我帮你安排规划老师免费答疑。
如果以上内容对你有用,双击点赞,转发给有需要的亲朋好友,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还有其他疑问,欢迎留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