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政府花200亿挽留无效!光刻机巨头ASML为何要从老家搬走?
荷兰的ASML要挪窝了?这消息在2024年初一传开,整个荷兰都坐不住了。作为全球光刻机领域的绝对霸主,ASML的总部就藏在荷兰费尔德霍芬这个小城市里。
可别小瞧它,正是因为这家公司,这里才成了欧洲芯片产业的核心地带。
ASML可不是小作坊,光在荷兰就雇了四万多人,给当地贡献的税收更是天文数字。
这么一家“摇钱树”要往外跑,荷兰人能不慌吗?说实话,这事儿的导火索,还是荷兰自己的政策变动。
税收红利消失,人才留不住2023年底,荷兰议会通过了一项新法案。
从2024年开始,要慢慢取消外籍高薪员工的税收优惠。
以前这些外籍专家能享受30%的收入免税,这可是吸引全球人才的大杀器。
ASML的员工里,外籍人士占了快一半,大多是搞研发和工程的核心人才。
税收优惠一没,这些专家凭啥还留在荷兰?毕竟周边国家都在抢人,税负低的地方有的是。
老实讲,高科技企业的竞争,本质就是人才的竞争。
这政策一改,等于直接断了ASML的招才路。
短短两年时间,已经有数百名工程师被竞争对手挖走。
如此看来,ASML要往外迁,也不是没道理。
人才问题还没理顺,基础设施的短板又冒了出来。
ASML2023年的订单量暴涨,早就有了拓展产能的需求。
可在荷兰,建厂房的土地审批得等好几个月,效率实在不敢恭维。
埃因霍温地区的住房更是紧张,新员工想找个住处得等好几个月,直接影响上班。
2023年当地电网还出了好几次故障,生产说停就停。
加上交通越来越堵,员工通勤时间变长,工作效率自然受影响。
本来想荷兰作为发达国家,基建该靠谱,没想到这些问题成了企业扩张的绊脚石。
政府砸钱救场,难题仍难解ASML的外迁信号一出,荷兰政府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2024年3月,公司CEO彼得・温尼克在采访中直言,国内政策变动已经影响到企业运作,不得不考虑海外选项。
这话一落地,舆论直接炸了锅。
ASML可是荷兰的骄傲,要是真迁走,等于丢了张科技王牌。
首相赶紧组建特别小组,经济部长亲自牵头想办法。
3月底,荷兰政府推出了“贝多芬行动”,一口气砸了2.5亿欧元,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20亿。
这笔钱主要用来升级埃因霍温的交通、扩容电网,还资助大学的芯片专业。
除此之外,政府还跟ASML谈了税收调整和签证简化的事,态度可以说是相当诚恳了。
但政策落地的速度,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5月,交通和电网升级项目才开始招标,地方议会还为了资金分配吵来吵去。
好多项目被拖来拖去,到2025年3月,还有媒体曝光“贝多芬行动”的资金分发缓慢,部分工程直接停了。
ASML也反馈过,政府的帮忙是好,但住房短缺和招人难这些问题,根本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
很显然,荷兰政府的救场动作,没能完全留住ASML的心。
扎根法德,格局悄然生变一边是荷兰的慢动作,一边是法国和德国的热情招手。
这两个国家早就盯着ASML这块肥肉,给出的条件相当诱人。
法国不仅给土地,还有税收优惠,供应链也给配套好。
德国慕尼黑周边的工业园区,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2025年5月,ASML正式官宣,要在法国东部建研发中心,专门搞先进光刻技术。
招聘信息一放出来,好多荷兰本土的工程师都跑去申请,这波人才流失对荷兰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紧接着,德国的工厂计划也提上了日程,ASML租下工业用地,开始推进新厂建设。
9月份,公司又投了1.3亿欧元,成了法国AI公司Mistral的大股东,这意思很明显,要在法国扎下深根了。
到2025年11月,ASML已经往法德迁移了一千多名员工,既有工程师,也有装配线的工作人员。
虽然总部还留在荷兰,但核心业务已经开始分散。
说实话,ASML这么做也有自己的考量。
中国市场2026年的订单预计会大幅下滑,欧洲市场成了重要的增长极。
把业务搬到法德,既能贴近市场,又能利用当地的政策优势,还能分散地缘政治风险,确实是务实的选择。
这事儿也给荷兰提了个醒,留住高科技企业,光靠砸钱可不行。
政策的稳定性、基础设施的完善度、人才的吸引力,这些都得跟上。
法国和德国之所以能捡到便宜,就是因为它们在这些方面做足了功夫。
如今,欧洲芯片产业的格局已经悄悄发生变化。
荷兰的芯片霸权受到挑战,法德正在崛起。
ASML的这步棋,不仅是企业自身的战略调整,更反映出欧洲科技竞争的激烈程度。
搞不清荷兰当初修改税收政策时,有没有想到会引发这么一连串的反应。
但现在看来,想要留住高科技巨头,不能只喊口号,得拿出实打实的行动。
毕竟,企业终究要为自己的发展负责,哪里的环境更适合,就会往哪里去。
这一点,不管是哪个国家,怕是最有体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