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1-6 17:07

产教融合(四):工业互联网平台实训的校企协同与实践探索

随着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成为连接设备、数据、流程与生态的核心载体,成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操作系统。据《工业互联网产业人才发展报告(2025)》显示,我国工业互联网领域人才缺口已达110万人,其中平台架构设计、数据治理、应用开发等高端岗位缺口占比超40%。传统高校人才培养存在三大脱节:课程体系与平台技术迭代脱节、实训场景与企业真实应用脱节、能力评价与产业岗位需求脱节,导致学生懂理论不会实操、知概念不懂落地。
在此背景下,工业互联网平台实训凭借全栈式技术覆盖、场景化实战训练、生态化资源整合的优势,成为破解产教融合难题的关键抓手。忽米科技作为国内首批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依托自身紫微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技术积累,打造了产业同源、虚实融合、全链路赋能的产教实训平台,为高校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可落地的实践路径。本文将系统剖析工业互联网平台实训的核心价值,详解平台组成与课程设计,并以忽米科技案例为核心,探索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模式。

忽米科技工业互联网标识平台
一、工业互联网平台实训的核心价值
(一)对高校:重构学科生态,打通产教协同通道
推动跨学科融合,破解专业壁垒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多技术交叉的综合体,涵盖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等多个领域。忽米科技与重庆工程学院共建的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以实训平台为核心,打破了计算机、自动化、机械工程、工商管理等传统专业的壁垒,构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跨学科专业方向。例如,开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设计》《跨领域数据融合技术》等课程,让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工业场景需求,自动化专业学生理解平台开发逻辑,实现技术+产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解决了传统专业单打独斗难以适配工业互联网岗位需求的痛点。
激活师资与科研双引擎,提升服务产业能力实训平台为高校教师提供了产业实战+技术攻关的双成长路径:一方面,教师可深度参与忽米科技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如某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设备联网与数据中台建设),积累平台部署、运维、二次开发的实战经验,年均完成不少于150小时的产业实践;另一方面,平台开放核心技术接口与企业真实数据,支持教师围绕平台数据治理工业APP开发设备故障预测算法落地等产业痛点开展科研。重庆某合作院校教师团队依托该平台,联合忽米研发团队完成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中小企业能耗监测系统研发,相关成果已服务12家制造企业,获3项软件著作权,实现了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产业现场的转化。此外,忽米科技还联合高校共建工业互联网教师培训基地,每年为合作院校培训双师型教师超200人次,推动高校师资结构从理论型向实战型转型。
(二)对学生:构建全栈能力,抢占职业赛道先机
掌握平台+场景的全链路实战技能工业互联网平台实训通过平台操作-场景应用-创新开发的闭环训练,让学生突破单一技术技能局限,掌握从平台部署到应用落地的全流程能力。例如,在忽米紫微工业互联网平台实训中,学生需完成:①设备联网配置(通过工业网关接入传感器、PLC等设备,适配Modbus、OPCUA等20+工业协议);②数据治理实操(数据清洗、转换、建模,搭建企业级数据中台);③工业APP开发(基于平台低代码开发工具,开发设备运维、生产排程等场景化应用);④数字孪生联动(将平台数据与虚拟产线对接,实现生产过程可视化监控)。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实训中,开发的智能仓储库存预警APP成功接入企业真实平台,帮助企业降低库存积压率18%,这种平台技术+产业场景的复合能力,使其入职某智能制造企业后直接胜任工业互联网平台运维工程师岗位。
明晰职业路径,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忽米平台构建了技能认证+项目经历+企业直聘的三维就业赋能体系:学生可通过实训考取工业互联网平台运维工程师工业APP开发工程师等权威证书,证书认可度覆盖300+合作企业;同时,平台引入企业真实项目需求,学生完成的项目成果可直接作为企业招聘的实战简历。数据显示,忽米合作院校工业互联网相关专业毕业生,平均起薪较传统专业高28%,岗位匹配度达96%,其中35%的学生入职后6个月内晋升为技术骨干,远超行业平均的20%。此外,平台还开设工业互联网职业规划课程,通过产业专家讲座、企业岗位探访等形式,帮助学生明确平台架构师、数据分析师、应用开发工程师等细分职业方向,避免盲目就业。
二、工业互联网平台实训平台的组成与设计
工业互联网平台组成:硬件+软件+生态三位一体体系,实训平台以复刻产业真实环境为核心,构建了多层次、可扩展的实训体系,核心组成包括:
硬件支撑层:模拟工业现场设备联网环境工业网关集群:涵盖边缘网关、5G工业网关等多种类型,支持多协议转换与设备接入,适配西门子、施耐德等主流品牌设备;终端设备矩阵:部署温湿度、振动、压力等多类型传感器,PLC、工业机器人等生产设备,以及模拟工业场景的测试舱;服务器与网络设备:高性能工业服务器(支持数据中台部署与算力支撑)、工业交换机、防火墙等,搭建企业级局域网环境,模拟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场景。软件核心层:产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底座忽米紫微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数据采集、数据治理、低代码开发、数字孪生、AI算法库等核心功能模块,与企业生产环境同源,支持1000+设备并发接入与实时数据处理;实训专属系统:包含教学管理平台(课程资源、实训任务、成绩评定)、虚拟仿真模块(模拟高危操作、复杂场景部署,降低实训成本)、项目管理工具(支持学生团队协作完成复杂项目);工具集支持:涵盖PLC编程软件、数据建模工具、低代码开发平台、数字孪生建模工具等,满足全流程实训需求。生态资源层:链接企业真实数据与需求企业真实数据池:接入300+制造企业的脱敏生产数据(设备运行数据、生产流程数据、质量检测数据等),总量超10TB,支撑学生开展数据治理与分析实训;合作企业资源库:整合智能制造、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等多个行业的企业需求,提供真实项目案例与岗位招聘信息;专家师资库:汇聚忽米科技技术专家、企业资深工程师、高校教授等100+师资资源,提供线上答疑、项目指导等服务。三、结合忽米科技工业互联网平台实训案例解析
产业同源:1:1复刻企业真实平台环境忽米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服务超3000家制造企业,实训平台与企业生产环境采用同源技术架构与核心功能,确保学生实训内容与产业实际需求完全同步。例如,针对中小企业设备联网难、数据利用率低的痛点,平台专门设计了低成本设备联网实训模块,学生掌握的技术可直接应用于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解决了实训与产业脱节的核心问题。此外,平台还实时同步企业最新技术迭代,如5G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与平台协同等前沿技术,确保教学内容不过时。
虚实融合:降低实训成本,拓展场景边界平台创新性地引入虚拟仿真+物理实操双模式:对于高成本、高风险的实训场景(如大型化工企业设备联网、平台安全攻防),学生可通过VR虚拟仿真系统完成操作,避免设备损耗与安全风险;对于基础操作与核心技能(如数据建模、APP开发),则通过物理设备与真实平台实操训练,确保技能落地。这种模式既降低了高校实训设备投入成本(较传统实训平台节省60%硬件开支),又覆盖了从设备接入到智能应用的全场景,解决了高危场景无法实操、复杂场景难以覆盖的难题。
生态开放:构建产教用闭环忽米平台打通了实训-认证-就业-服务的全链路生态:与ABB、西门子等20+行业龙头企业联合制定技能认证标准,证书含金量行业认可;与300+制造企业共建人才直聘通道,学生实训期间可参与企业项目实习,优秀者直接留用;同时,高校可依托平台为地方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咨询、平台部署等服务,实现教学-科研-服务的良性循环。例如,长江师范学院依托该平台,为重庆本地15家中小企业提供工业互联网平台部署服务,带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投入超2000万元,既提升了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战机会。
工业互联网平台实训的核心价值,在于以技术同源、场景同源、需求同源为纽带,打破高校与产业之间的数字壁垒,让人才培养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忽米科技的实践表明,通过构建产业真实、虚实融合、生态开放的实训平台,既能帮助高校重构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提升科研与服务产业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在实战中掌握工业互联网核心技术,实现毕业即胜任的就业目标。
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工业互联网平台人才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产业升级的速度。未来,忽米科技还将持续迭代实训平台,融入AI大模型、数字孪生、5G-A等前沿技术,拓展更多细分产业场景,推动产教融合向深度协同、精准赋能方向发展。而高校与企业的持续合作,也将为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培养更多复合型、实战型人才,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落地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产教融合(四):工业互联网平台实训的校企协同与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