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预言成真!全球抢购中国变压器,美国加税104%反被卡脖子
在3年前马斯克曾说过“芯片荒之后,全球得抢变压器”,当时不少人笑他杞人忧天。现在2025年,这话竟然变成真的了,普通变压器要等两年半才交货,大型的得熬三四年,价格比2020年涨了60%,有钱都未必能买到。
这场席卷全球的“变压器危机”里,各国乱作一团,中国却凭实力站稳脚跟。
为什么变压器突然之间变得如此抢手呢?
说起来是现在全球的国家都在寻求新能源转型,大部分都开始使用风能、太阳能这些清洁能源。
但是风能、太阳能,都有明显的缺点,那就是不稳定。有风有光时发电就充足,没风没光时就是个摆设。
而为了解决这种有时少发有时多发的波动,电网就需要用比传统火电厂多1.5到3倍的变压器来调节电力输出。
一个百万千瓦级的火电厂可能只需要配备1-2台主变压器,而同等规模的光伏电站,则需要部署数百台分布式变压器。
与此同时,电动汽车的普及速度远超预期。四年前全球电动车产量还只有307万辆,到去年已经猛增至1730万辆,四年间翻了五倍多。
大家可能不知道,每辆电动车内部需要集成5-6个小变压器,远超燃油车的用量,更不用说配套充电网络还需要大量专用配电变压器。
当然最大的原因还是人工智能的爆发式增长,现在到处都在建数据中心。
光是训练一次GPT-3模型所需的电力消耗就高达1200兆瓦时,相当于6400个中国家庭一个月的总用电量。
Google公司训练一个大模型的日均耗电量,相当于11.8万户美国家庭一年的用电总量。
这三种因素叠加在一起,变压器需求量自然一下就提高了。
而变压器不是随便就能造的,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绕线圈、装铁芯都得靠熟练工人,培养一个老手至少要半年。
所以生产商生产的变压器不可能凭空变多,而需求却很高,变压器可不就不够用了嘛!
然而就在需求爆发的当口,全球供应链却“掉链子”了。
以前三四个月能交货的设备,现在得等两年半。大型变压器更夸张,下单后最短要等2、3年,最长得4年。
价格也跟着疯涨,2020年到现在,全球变压器均价涨了60%,那些能适配数据中心、新能源项目的高端型号,价格直接翻了一倍。
更头疼的是“有价无市”,不少项目因为缺这一个设备,直接停摆。
美国本土的变压器缺口高达30%,全国有近20个州的电网改造项目因设备短缺而延期。
有些地方没办法,只能把退役的旧变压器重新拉出来用,这些旧设备动不动就跳闸,居民怨声载道。
美国本土产能只够满足20%的需求,80%都得靠进口,却偏要对中国设备加征104%的综合关税。
一台3330美元的变压器,加税后直接涨到6800美元,最后实在扛不住,只能悄悄批准关税豁免。
欧洲也好不到哪去。德国一个工业园区想支持本土企业,等了半年没动静,最后紧急找中国下单,付了加急费才保住工期。
法国更干脆,今年一口气订了 50 台中国大型变压器,占全年采购量的三分之一。
意大利Morelli公司的光伏储能项目更关键,直接找重庆博瑞定制了5台变压器,要靠这些设备才破解岛屿电网并网难题。
就在各国急得跳脚的时候,中国这边的生产线却开足了马力。
今年前八个月,我国变压器出口金额达到297.11亿元,同比暴涨了51.42%,仅8月份单月增速就飙升至57.9%。
中国变压器在欧洲市场销量翻了一番多,在亚洲和非洲也分别增长65.39%和28.03%。
那么,为什么中国变压器企业能在这场全球危机中独树一帜呢?
这可不是靠低价拼出来的,是产业链的硬实力,中国拥有着全球唯一“从矿物到整机”全链自主的变压器供应链体系。
变压器最关键的材料是取向硅钢和高性能铜导线,而这些我们从原材料到核心部件统统能自己生产。
比如宝钢就已经掌握了全球一流的高品质硅钢生产技术,用他们生产出来的硅钢做的变压器,全国替换一遍每年能省900亿千瓦时电,相当于再造个三峡电站。
这种全链优势太关键了,欧美同行需要花上1.5年时间才能生产出的特高压变压器,中国工厂只需要3个月就能交付。
当然咱们的生产速度快,更重要的是质量有保证,咱们国家生产的变压器能适应各种各样的要求。
比如非洲那边天气又热又潮湿,普通变压器容易出故障,咱们的变压器就能稳稳工作;欧洲现在数据中心特别多,需要能自动调节的智能变压器,我们也能造出来。
所以全球的人愿意来中国购买。
这场变压器危机,其实是场供应链大考。
美国一边缺设备一边加关税,欧洲等本土产能等到项目停摆,而中国靠着全链自主和灵活响应,成了全球电力基建的“稳定器”。
从过去的“被选择”到如今的“主动选择市场”,中国变压器走向世界的征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制造不仅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更成为稳定全球供应链的关键力量。
参考消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