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Q生活网 - 专注网赚,赚钱,创业,项目,副业- 关注最新QQ活动动态,掌握QQ第一资讯

查看: 10|回复: 0

月入过万却仍被轻视,高支出却难换庄严,骑手为何难寻“体面”?

[复制链接]

4万

主题

0

回帖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9191
发表于 2025-10-1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我们忙碌的生活中,有一个职业的身影,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身旁,他们不惧严寒,不惧风雨,仅靠一辆电动车,就将我们需要的工具送到身旁,这个职业就是外卖员!

关于外卖骑手,先问大师一个题目:你平常点外卖的时辰,会不会想过,送外卖的小哥一个月能挣几多钱?
能够很多人会感觉,也就几千块吧,究竟是“跑腿的活儿”。
但数据跟我们想的纷歧样,停止2025年8月,中国外卖骑手总数已经冲破1000 万,2025年夏日的增速更是到达2024年的3.5倍,妥妥是失业市场里扩大最快的职业之一。

再看支出,2025年第一季度,一线城市骑手月均支出能到10100元,比2024年同期涨了12%;就算是三四线城市,骑手月均支出也有7230 元,环比涨了8.5%。
要晓得,全中国月支出过万的人只占总生齿的8.7%,大要1.2亿人,单从支出来看,骑手早跨越很多坐办公室的白领了,甚至比天天点外卖的人赚得还多。
可为啥大师还是感觉送外卖“不体面”?为啥就算晓得骑手挣很多,也会感觉自己的日子比他们好?这事儿,得从外卖行业那点“打架的事儿”说起。

平台大战:骑手成了“内卷游戏”里的工具人外卖行业能火起来,离不开2013年移动互联网提高,那时辰智妙手机加线上付出,让线上点餐从想法酿成了真事儿。

本钱一看这市场有搞头,立马扎堆往里冲——阿里系推饿了么做当地办事,腾讯扶着美团进市场,京东也想靠餐饮配送减缓电商的合作压力。
刚起头的时辰,几家打得那叫一个热烈,各有各的招:饿了么2008年在上海交大宿舍起家,靠自己建骑手团队,2013到2015年敏捷铺到全国。
美团没骑手上风,就靠微信引流加补助,主攻一二线城市。

百度外卖盯着高端白领,靠搜索引擎和舆图拉用户。
京东则扎在零售供给链里,以超市、便当店配送为焦点,渐渐做餐饮。
这场混战最初就剩下俩配角:饿了么和美团,京东由于在餐饮上投入不够、没定好偏向,早早出局;百度外卖则是钱不够烧,2017 年被饿了么收买,完全退出。

那时辰美团占60%市场份额,饿了么占30%,大师都以为市场该稳定了。
谁晓得2025年又起波涛,4月份京东把京东小时达和京东抵家整合升级成“京东秒送”,还放到APP首页,同时扔出百亿补助拉商家和用户。
这一下就炸锅了:美团感觉有人抢自己的龙头位置,饿了么也乘隙倡议打击,三方又堕入“停不下来”的内卷。

京东靠补助拉用户,饿了么结合淘宝闪购跟牌,美团更狠,2025年7月12日一个周六就投了3亿到4亿补助。
平台靠补助拉来的定单,最初全酿成了骑手的压力:为了多接单,配送时候被压到极限,逆行、闯红灯成了常态;为了不被差评扣钱,连吃饭、上茅厕都得掐着点。
饿了么2025年7月每卖一单就净亏2.3元,却还硬扛着补助,看似是“让操纵户”,实在是拿骑手的辛劳换市场份额。

更坑的是,绝大大都骑手跟平台只是“灵活用工”关系,没社保、没医保、没工伤保险,一旦受伤,不但没支出,还得自己掏医疗费。
这实在就是“拿命换钱”的形式,当工作只是为了姑且生活,明天不晓得明天的支出怎样样,甚至不晓得会不会受伤,骑手怎样能够对这份职业有归属感?没归属感,又谈何庄严呢?
认知误差:为啥高支出换不来认可?我们再聊聊另一个事儿:为啥骑手挣得很多,却还是不被认可?

很多人对骑手的印象,还逗留在“没本事才去送外卖”,这类想法,本质上是把“体力劳动”和“低代价”划了等号——似乎坐在办公室敲键盘才是“端庄工作”,风吹日晒跑配送就该是“低支出”。
这类认知误差,让骑手就算拿着高薪,也甩不掉“底层”的标签。
很多骑手都有这类感受,他们说“赚很多但心里没底”,碰到下雨天,定单多能多赚点,但也轻易失变乱;平台补助一减,支出立马就降,不像体制内大概企业正式员工,有“旱涝保收”的保障,骑手的支出就是“看天吃饭”,不稳定。

这类不稳定,也让大师感觉“这份工作不靠谱”,比如你身旁如果有人说“我要去送外卖”,大要率会有人劝“别去了,没保障”;但如果说“我要去公司上班”,大师会感觉“靠谱”。
实在这俩工作,支出能够差不了几多,但就由于“稳定与否”的印象,职业认同度差了一大截。
还有个点很成心机:很多点外卖的人,明显自己支出没骑手高,却感觉自己日子更好,为啥?由于他们感觉自己的工作“有前途”,骑手的工作“没奔头”。

可现实上,骑手也能靠多接单、攒经历,渐渐做到站长大概地区治理,但大师很少看到这些,只看到“跑腿送外卖”的概况。
庄严落地:从“骑手”到“骑士”,不但是改个名2025年下半年,很多平台把“骑手”改成了“骑士”,一字之差,说是要表现对骑手的尊重——“士”在中国文化里代表时令和担任,叫“骑士”,听着确切比“骑手” 体面。

但光改个名没用,庄严得靠实在的保障和社会认知的改变。
我们可以看看历史上的职业,很多现在受尊重的职业,早期也跟骑手一样,比如19世纪的厨师,那时辰就是“满身油污的小伙计”,没人感觉体面。
直到法国名厨埃斯科菲耶设想了厨师服,建立了职业品级制度,标准了工作标准,厨师才渐渐酿成“衣冠楚楚的专业人士”。

护士、邮差这些职业也一样,都是靠行业标准和社会认可,才摆脱了“低代价”的标签。
骑手要想有庄严,也得走这条路:得有同一的防护装备,别让他们风吹雨淋还没保障;得有完善的社保、医保,别让他们受伤了没人管;还得有明白的提升途径,让他们晓得“干这份工作有奔头”。
现在监管层也留意到这些题目了,指导行业从“拼价格”转向“拼代价”,比如平台起头用AI优化派单,减轻骑手压力;饿了么搞“城市骑士诚意计划”,建了10多万个骑士驿站,还推出骑士公寓。

这些行动,就算有“企业宣传”的成份,但最少把骑手的权益提上了日程,这是好事。
实在,职业庄严就俩焦点:一是“保障兜底”,让骑手不用怕受伤、怕没支出;二是“代价认可”,让社会看到他们的感化——他们不是“送外卖的”,而是帮大师处理吃饭题目、支持城市运转的人。
比以下次你接到外卖,多说一句“感谢,路上留意平安”;平台如果能真正给骑手交社保,别再搞“灵活用工”的幌子;大师别再用“职业凹凸”看人,而是看“这小我能否是认真工作”,做到这些,骑手的庄严才真能落地。

最初想说的是,1000万骑手的窘境,不但是他们自己的事,更是全部灵活失业群体的缩影,他们跟我们一样,想有庄严地工作,想有稳定的生活,实在不管做什么工作,只要认真支出,就该被尊重——这跟职业无关,跟人有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爱Q生活网 - 专注网赚,赚钱,创业,项目,副业- 关注最新QQ活动动态,掌握QQ第一资讯  

GMT+8, 2025-10-3 07:33 , Processed in 2.52301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