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讯精密:去苹果化,是断舍离吗?
导语:立讯精密:去苹果化,是重生课图片来源:小红书@工厂人事部七七
“苹果订单占比从70%降到50%!”立讯精密半年报里这组数据,让“果链一哥”的转型话题又热了。从给苹果做AirPods代工,到如今汽车业务订单突破200亿,这家曾被视为“苹果影子”的企业,正悄悄撕掉“单一客户依赖”的标签。
但“去苹果化”真是“断舍离”吗?对立讯来说,这更像一场“重生课”——不是要和苹果“分手”,而是要练出“离开苹果也能活,带着苹果一起赢”的本事。
一、“果链依赖症”:甜蜜的毒药?立讯精密的发家史,几乎和苹果绑定。2011年切入苹果供应链,从数据线做到AirPods整机,再到iPhone组装,巅峰时苹果贡献了近7成收入。
这种“抱大腿”模式,让它10年营收涨了100倍,却也埋下隐忧:
风险一:苹果“砍单”,利润就“跳水”。2022年苹果iPhone 14销量不及预期,立讯精密净利润同比下滑29%;2023年AirPods Pro 2代减产,其消费电子业务毛利率直接跌到12%(2019年是22%)。有供应链人士透露:“立讯的产线,一半时间在等苹果的新订单,另一半在担心被替换。”
风险二:技术“偏科”,难有定价权。给苹果打工,立讯擅长精密制造,但在芯片、软件等核心环节几乎“零积累”。对比同样做果链的歌尔股份,人家早把VR/AR技术攥在手里,现在Meta、Pico的订单占其收入40%——立讯的“制造优势”,在技术壁垒面前,像个“高级打工人”。
二、汽车业务:不是“转行”,是“补课”立讯的解法,是押注汽车。去年至今,它先后绑定奇瑞、理想,拿下智能座舱、电驱系统订单,甚至和华为合作开发车载通信模块。但这不是“抛弃苹果”,而是“多养几只鸡下蛋”。
图片来源:小红书@伯约HR|靠谱招工
第一课:技术要“通用”。汽车和消费电子看似不相关,但精密制造、供应链管理的底层能力能复用。立讯把给苹果做精密结构件的经验,用在汽车连接器上,现在其车载连接器良率做到99.9%,比行业平均高2%——老本行不是包袱,是跨界的“技术储备库”。
第二课:客户要“多元”。除了苹果,立讯现在同时服务理想、蔚来、华为,甚至海外车企。有高管私下说:“以前苹果占大头,现在前五大客户里,三个是非果链的——这样睡觉都踏实。”
数据印证:2024年上半年,立讯汽车业务收入45亿,同比增112%,占总营收比重从5%提到12%——这不是“抛弃苹果”,是“长出了第二只翅膀”。
三、“去苹果化”的真相:不是断舍离,是更紧的绑定很多人误解“去苹果化”是“划清界限”,但对顶级供应链企业来说,这反而是为了“和苹果走得更远”。参考富士康,早年苹果订单占比超80%,现在通过布局新能源汽车、机器人,苹果反而更依赖它——因为富士康能提供“从手机到汽车”的全链条服务。
对立讯来说,汽车业务不是“逃离苹果”,而是“让自己更不可替代”:未来若苹果造车,立讯既能做手机代工,又能做汽车零部件,这种“双料选手”,苹果怎会轻易替换?
真正的“去苹果化”,是把“苹果依赖”变成“苹果加分项”。就像立讯董事长王来春说的:“我们不是要离开苹果,是要成为苹果离不开的‘全能伙伴’。”
结束语:立讯精密的转型,揭开了所有“果链企业”的生存真相:依赖苹果不是错,错的是把自己活成“苹果的影子”。
从“果链一哥”到“汽车新玩家”,它用行动证明:最好的“去依赖”,是让自己拥有“被需要”的更多理由。
下次看到立讯的汽车业务订单,别只盯着“脱离苹果”,更要看到——那个给苹果做耳机起家的企业,正在长出更强大的“生存肌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