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9-30 10:02

AI看病比医生还准?瑞金医院专家坦言:真正危险的不是AI,而是…

当AI医生来敲门:如何不让我们的医学技能“生锈”?
——来自上海瑞金医院费健主任的暖心科普
大家好,我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的费健医生。从医30多年来,我既拿手术刀,也做微创消融,平时也爱在线上和大家聊聊健康知识。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人工智能(AI)时代,医生如何避免“技能退化”?这不仅是医学教育者关心的,其实也和每一位关心健康的人息息相关。

最近,《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了一篇重磅综述,提出了一个叫DEFT-AI的框架,专门用来帮助医生和医学生在使用AI时保持批判性思维,不让自己的临床能力“掉线”。这篇文章非常及时,也很接地气,我来给大家划划重点。
AI来了,是帮手还是“替身”?
你有没有用过导航软件?它帮你省去了记路的麻烦,但久而久之,你是不是也发现自己不太认路了?AI在医学中的应用也有类似的风险。
比如,一位住院医师在门诊用手机上的AI聊天机器人生成诊断建议,几秒钟就能得到一份逻辑严密的方案。但如果他直接照搬,不去思考、验证,长期下来,他的诊断能力就可能慢慢“生锈”——这就是所谓的技能退化。更可怕的是,如果年轻医生从一开始就没好好练过基本功,直接依赖AI,还可能根本学不会核心技能(技能缺失),甚至被AI的错误带偏(技能错误)。

DEFT-AI:让AI成为“神队友”,而不是“猪队友”
NEJM提出的DEFT-AI框架,就像是一本“人机协作使用说明书”,帮医生在和AI打交道时保持清醒。它包含五个关键步骤:
诊断与讨论:先问清楚“你是怎么想的?AI是怎么帮你的?”证据评估:AI说的有依据吗?你有没有自己去查证?反馈与反思:这次使用AI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教学与指导:老师根据你的情况,给出具体建议。建议与调整:根据不同任务,灵活选择使用AI的方式。

你是“半人马”还是“赛博格”?
这篇文章还提出了两个很有趣的概念:
半人马模式:像神话中的半人马一样,人和AI分工合作。AI负责草拟方案、整理资料,但最终判断由医生做出。适合高风险、复杂的诊断任务。赛博格模式:人和AI高度融合,反复交互、共同创作。适合低风险、创意类任务,比如写病历草稿或沟通文案。关键在于:不能一味依赖AI,而要像切换驾驶模式一样,根据情况灵活调整。

先验证,再信任:AI时代的“安全守则”
AI再聪明,也不能完全替代医生的专业判断。就像我们不会完全相信导航软件而不看路标一样,使用AI时一定要保持“验证意识”。比如:
询问AI的推理过程(让它“大声思考”);对比AI的建议和临床指南、最新文献;优化提问方式,让AI给出更精准的答案。

费主任的推荐理由
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临床一线的医生,我深知技术和人文并重的重要性。AI是工具,不是医生。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效率,但不能替代我们的思考、经验和共情能力。这篇NEJM综述不仅对医学教育者有启发,也对普通人有意义——因为我们每个人未来都可能接触到AI辅助的医疗服务。了解医生如何正确使用AI,也能让我们更安心地就医。

希望这篇科普能让你对AI在医疗中的角色有更清晰的认识。如果你有甲状腺、消融治疗或其他普外科相关的问题,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通过线上平台咨询我。健康路上,我们一起走得更稳!
——费健 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看病比医生还准?瑞金医院专家坦言:真正危险的不是AI,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