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1-3 11:18

真正厉害的人都在用AI改“行为”,不是改“内容”


【“人+AI双脑”进阶体系搭建者,面向1%的共同体,用AI重塑你的人生体验,重建价值输出结构的陪跑服务】
你可能也有过这样的体验:看了课、听了直播、道理都懂,觉得自己已经“意识到了”,但过两天一忙,又回到了老样子。不是不想改变,就是动不起来。很多人把这个问题归结为“我意志力不行”“我不够自律”,但这其实是误解。真正的难点不在“不会做”,而在“旧的我还在执行旧的程序”。
这就是人类最典型的断层:知道 ≠ 做到。
那AI能不能帮人跨过去?答案是:能,但不是我们以为的那种“AI帮你做完所有事”,而是帮你一步一步把“想做的我”变成“做得出来的我”。这其实就是我一直说的“人+AI双脑”的真正用法:不是把AI当工具,而是把它当成一个认知—行动—身份的“桥”。
这篇文章我就用三件具体的事,把这个桥说清楚。

第一件事:AI帮你“看清自己卡在哪里”很多人做不到,并不是因为执行力差,而是自己都没说清楚自己到底卡在哪里。嘴上说“我拖延”“我时间不够”“我写不出来”,但其实真正的卡点可能是“我怕发出去要持续更新”“我怕别人说我装”“我还没准备好面对自己是专业的”。——这就是典型的“表面问题”和“真实阻力”不一致。
AI在这里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做你的觉察镜子。怎么做?不是说几句鸡汤,而是把你说的话“结构化”还给你。
比如你说:
“我想做一门课,但一直没动。”
一个会觉察的AI,应该这样回你:
我听见了三个点:
① 你想做的不只是课,而是“像样的课”;
② 你现在的阻力不是不会做,而是怕一做就要承担后面的持续;
③ 这跟你过往的模式很像——你会在准备阶段很久,因为你希望一次就做对。
今天我们先不谈怎么做课,我们先做一个“安全的开始”。
这就是觉察:帮你把“我以为的问题”变成“真正能解决的问题”。
你完全可以让AI固定用这个模板和你说话
“请你把我刚才说的话拆成‘表面问题、真实阻力、我可能的旧模式、今天可以松动的一点’四部分说给我听,语气温柔一点,不要批判我。”
这样一来,觉察就不再是“玄”的,而是随时可调用的自我镜子。

第二件事:AI帮你“动起来”,而不是只提醒你动很多人停在“知道了”这一层,是因为行动这一步太大。人脑不喜欢大任务,喜欢清晰、短、能完成、有回报的动作。所以第二件AI能帮的事,就是把“该做的事”变成“做得下去的事”。
这不是说AI帮你写个计划就完了,而是:
把大目标拆成今天能做完的一步;告诉你这一小步做完了就算赢;如果你没做到,帮你分析是任务太大还是情绪太满;下一次再微调。举个例子,你说你要做课程AI化。普通的说法是:“那你去写大纲。”——这就是大脑最不想听的话。一个好用的AI应该这样说:
“我们不做整门课,我们今天只做‘列出你想帮助的3种人’;
做完我再帮你把这3种人转成3个课程场景;
明天我们再把3个场景转成3节课;
第三天我们再录一节音频做MVP。”
这就叫颗粒化行动 + 当天闭环。
提示词参考
“请你把‘做课程AI化’这件事拆成5步,每一步控制在30分钟内可以完成,说明我需要准备什么、做到什么算完成,如果我今天只能做10分钟,也请给我10分钟版本。”
这样,AI就真正变成了行动陪练,而不是“会说不会做”的工具。

第三件事:AI帮你“写入新的自己”人不会永远靠“今天我想不想做”来行动,人最后是靠“我是这样的人”来行动的。
比如:
“我是能稳定输出内容的人”“我是会用AI做课程的人”“我是一个觉察型行动者”一旦一个人把这种话说多了、被别人这样叫多了、被AI这样提醒多了,他的行为就会稳定下来,不用再靠意志力顶着。
所以AI在第三层要做的事情,是每次你有一点点行动,就帮你锚定到新的身份上。你可以这样对AI说
“从现在起,请你记住我想成为的身份是:‘能和AI共脑并且能稳定产出的内容创作者’。以后我每次跟你说我完成了一点点,你都要帮我从身份上强化一次,比如:‘这就是你说到做到的样子’、‘你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只想不做的人了’。不要夸大,但要具体。”
这不是简单的鼓励,这是在给大脑写新的脚本。
第一层帮你看见,
第二层帮你做到,
第三层帮你变成那种能做到的人。
这样三层一合,才是真正从“知道”走到“成为”。

四、为什么这跟“人+AI双脑模型”是连起来的?因为这三件事里,有一件是人脑擅长的,有一件是AI擅长的。
觉察这部分,人说得准,AI说得稳定;启动这部分,AI拆得快,人执行得更灵活;身份写入这部分,人需要被看见,AI可以做到“耐心+不评判+随叫随到”。所以真正的用法不是“我用AI”,而是“我和AI一起用我”——我负责活得更真实,AI负责帮我变得更稳定。 这就是你一直在做的、我也建议你对外讲的那句:
AI不是来替代你的,是来托住你的。

五、如果你看到这里,可以来做一对一了我现在准备再招一批一对一的“人+AI双脑共创”咨询对象,就是专门给你这样的——
已经知道AI要学、也上过课、但真正想做到“有自己的一套”、想让AI懂你、想把课/内容/服务做出来,不想再停留在“收藏+截图”的阶段。
我们一对一主要会做三件事
诊断你现在的AI使用阶段:到底卡在认知、行动,还是场景不清帮你搭一版你的专属AI指示词:以后发文、做课、写咨询说明都能复用跟进一个行动方案:让你跟着AI一起行动还是沿用之前的福利
留言/后台回复【双脑】
我先发你完整版的《人+AI双脑进阶自测题》,
你填完以后,如果你发现自己确实卡在“知道但做不到”这一层,可以来预约这次一对一。
这期我还是开99元体验(原价199),想认真练的就可以报。
我真心希望,AI不是让你变得更焦虑,而是让你变得更自由。
不是让你变成工具人,而是让你变成一个能调动工具的人。
(文章来源:小布老师与Ta的AI脑共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真正厉害的人都在用AI改“行为”,不是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