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Q生活网 - 专注网赚,赚钱,创业,项目,副业- 关注最新QQ活动动态,掌握QQ第一资讯

查看: 11|回复: 0

废掉一小我最隐藏的方式:让他一向困在自己的算法里

[复制链接]

4万

主题

0

回帖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9191
发表于 2025-9-28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5年,作家李尚龙曾说:废掉一个年轻人,一根网线就够了。
现在十年曩昔,算法让这句话更具冲击力。
TED做过一项统计。
Twitter逐日推文量在5亿条以上,阅读量超2000亿次,用户天天旁观推文超300条。
更可怕的是,这些信息都是经过算法挑选,投其所好的保举。
点看短视频,就会刷到无数同范例的内容,吸引你的留意力;
点赞一个概念,就会收到更多类似的保举,让你深信概念的正确性……
算法像是一个贴心朋友,让你看到的都是自己想看的,听到的都是自己想听的。
同时,它也精准地将每小我锁在自己的信息茧房里,让人在不知不觉间,变得封锁、偏执。

01
作家李笑来说过自己的亲身履历。
他在国外熟悉了一个信仰“地平说”的人。
时至本日,这人仍深信地球是平面的。
扳谈的进程中,李笑来得知他还加入了“地平协会”论坛。
论坛成员天天城市分享各自汇集来的地平说信息。
这人天天看着论坛的更新内容,越发情感高涨,自以为获得了更确切的佐证,并为此洋洋得意。
一旦有人质疑,他就会用在交际平台入耳到的“常识”辩驳。
美国科技巨头思科公司CEO罗卓克曾说:
这个时代会让毛病的概念变得正确,从而加倍毛病。
仔细想来,简直如此。
互联网的感化,原本是让坐井观天开一开眼界、熟悉一下井口之外的天下。
可是不计其数只坐井观天经过互联网相互熟悉、相互认同、相互必定,并经过持久的交换以后告竣共鸣,以为天下确切只要井口这么大。
而“算法”的发生又加重了这个现象:人类对保举过来的工具不加思考的全盘接管,你越喜好什么就越给你保举什么。
《算法圈套:人类若何被算法操控》提到:
随着算法的出现和日益强大,全部社会起头出现“过滤气泡效应”和“覆信室效应”。
什么是过滤气泡效应?
算法在领会你的偏好以后,自动过滤掉与你偏好相悖的信息,让你恍如处于一个收集泡泡的情况中,看不见其他的信息和看法,变得越来越狭隘。
什么是覆信室效应?
在算法为你定制的空间中,你听到的都是对你定见相类的反响,你会逐步以为自己的看法代表支流,其他概念都是错的,久而久之,你的视野越来越狭窄。
一旦被算法操控,人就会落空自我在不知不觉中落空打仗分歧事物的机遇和领会分歧天下的才能。随着互联网的飞速成长,各类信息避无可避,我们更要让自己连结辩证思考的才能。

02
知乎上有个阅读量过万万的提问:为何晓得很多事理,仍然过欠好平生?
有个回答获赞无数:由于你只听你喜好听的事理。
很多人追求的并不是事理和真相,而是顺从、偏执和狂热。
对他们而言,立即的情感反应,远比深度复杂的思考更重要。
在他们看来,简单的态度分别,远比入木三分的分析更动听。
我侄子今年高考前两个月忽然要退学,态度非常果断。
我问他为什么?
他也不怵,和我Battle了两个小时。
从他的嘴里,却说出了诸如经济下行,学历贬值,社会内卷这类辞汇。
一边说小学停学的曹德旺身家百亿,一边举例几多高学历学霸沦为外卖员。对于这些低学历成功人士的业绩,他如数家珍,非常向往。
然后又分享给我几则短视频和文章,让我好都雅看。
我一点开视频,就闻到一股营销号的味道,都是一些为了博眼球而扭曲究竟的内容。
可是他却奉若圭臬,他人怎样劝都不听。
当缺少自动摸索和自力思考的认识时,人们的逻辑思维就会被算法吞噬,不知不觉中落空判定力,很轻易被煽惑、被操纵。
不想尽力的人,总能刷到劝人躺平的来由;不想上进的人,天天看到的都是拼搏无用的信息。
即使偶然面临那些分歧口胃的论证,他们也会不闻不问。
他们宁可沉溺在“幻象”里,也不愿意看到“真相”,由于“幻象”比“真相”看上去美好。
他们接收到所谓的“事理”,只不外给自己一个看似“正确挑选”的来由。
那些话乍一听醍醐灌顶,实则只是一味逢迎你的惰性,指导你以自洽的方式安于底层。
在这世上,99%的底层人把毒鸡汤认真理,追求的是情感抚慰,从而渐渐废掉。
只要1%的人,追求自力思考后的真相与代价,站上了金字塔顶层。

03
哈佛大学教授凯斯·桑斯坦曾指出:
在信息传布中,人们常常偏向于关注让自己愉悦的范畴,时候一长,就轻易变得越来越封锁、越来越极端。
这就是“信息茧房”的影响。
算法保举,把大量不异的概念、同质化的内容投喂给我们,让我们的认知不竭被固化,偏见不竭被加深。
一旦碰到与自己分歧的概念,就轻易发生排挤、愤起而攻之。
假如对外界的消息不经思考、自觉跟风,就会丢失在群体的狂欢中。
要想改变,就要学会破茧:
1. 看分歧范畴的书
蔡康永说过:假如你只看符合自己口胃的书,那你永久就只能晓得你已经晓得的事。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零丁的天下,会为你供给新的概念和新的角度。
书读得越多,对天下的了解就会越广泛,不再非黑即白顺从。
书读得越多,就会大白自己所知甚少,从而变得谦虚不自负。
2. 关注自己不认同的概念
瑞·达利欧在《原则》一书中,罗列了“脑筋封锁者”的7大特征:
①不喜好自己的概念被应战。
②喜好做陈说而不是提问。
③总是关心自己能否被了解,而不是去想自己有没有了解对方。
④明知自己错了,仍固守自己的概念。
⑤在对话中,不给对方留有表达空间。
⑥难以同时持有两种想法,总是试图让自己的概念独大,挤掉他人的概念。
⑦缺少礼让认识。
不想做脑筋封锁者,就要多关注与自己认知分歧的人。
就像菲茨杰拉德说的:
⼀个⼈能同时保有全然相反的两种看法,还能一般⾏事,双管齐下,才是第⼀流聪明的标志。

社会学中有一个词,叫:宠物人。
所谓宠物人,就是没有思惟,不能长大,天天沉溺于各类短平快刺激里的人。
他们天天在收集上追求认同,被算法饲养。
在小圈子里面的同一种看法,不竭被必定,不竭被反复,不竭地相互传布,而且排挤异见,终极致使这个圈子里的人,困在自己的算法中。
尼采有一句话,不能服从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
警戒成为俗世里的“宠物人”,保护好自己的思惟,才能保护好本身的苏醒。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爱Q生活网 - 专注网赚,赚钱,创业,项目,副业- 关注最新QQ活动动态,掌握QQ第一资讯  

GMT+8, 2025-10-3 07:58 , Processed in 1.20101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